孩子寫作業說話就是不聽話,說多少遍都改不了,這到底是孩子不聽話,還是咱們的教育方法出現了問題?
其實,如果你細心觀察,就會發現孩子寫作業磨蹭的,其實都是有原因的。
1、學習環境的影響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學習環境對于孩子的學習成績是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的,咱們成年人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一個房間里充滿了書,那么所有的屋子里都會有一大堆書,在學習的過程中總是會有一些事情,可能是有點開小差,還有可能是直接不會寫了,這些都會讓孩子有些厭惡學習,甚至是根本就不想學習。
2、家庭環境的影響
如果孩子的家庭環境特別差,咱們就很難想象孩子所承受的壓力會有多大,很容易就會把自己的精神狀態傳染給孩子。
尤其是那些家境很一般的家庭,父母本身對學習并沒有太大的執念,他們重視學習的方式也就罷了。在孩子學習的時候,自己也跟著調到最佳狀態,可就算全心全力以赴的學霸也會遭遇挫敗,而且學習成績總會出現分化。如果這部分的學生心理素質特別差,且自身的情緒狀態也很差,就會讓他們罹患焦慮癥、抑郁癥等其他心理疾病。
03
孩子學習成績差怎么辦?
當家長發現孩子學習成績很差的時候,最好不要用一些極端的語言去刺激孩子,比如:
“我怎么生了你這么個不求上進的孩子”
“你真是太差了”
“要是把學習成績當成你的全部生活怎么辦?”
“瞧瞧瞧,你怎么這么懶,要是以后進不了大學,以后怎么養活自己啊”
“這個學期,你就讓你學習好了,你看你把成績提高這么大,全家人都等著你呢!”
這些言語中透露出的負面消極情緒對孩子的影響是巨大的,直接影響孩子對學習的興趣、自信心、自尊和自我價值感。
父母的語言會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
有個朋友,她的孩子正在讀小學二年級,經常因為粗心和同學發生沖突,同學鬧矛盾。
后來,她跟孩子的老師了解情況,知道孩子在學校很認真,人緣特別好,經常幫助其他同學,這次又被老師表揚了。
朋友這才把重點放在了孩子粗心的表現上,想到要改變孩子的粗心問題,就必須要讓他認識到粗心是錯誤的表現,而不是只是粗心導致的錯。
粗心的背后,隱藏著孩子的問題
在心理學上,有一個名詞叫做“標簽效應”,也叫“期待效應”。
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曾經做過這樣一個實驗:
他隨機選取了一些學生,告訴老師,他們在20年以后,這個孩子成績都可以從差距中提升到天上一定有神。
對于老師的評價,羅森塔爾他們都會去挑剔一番,然而結果卻讓人大失所望:
這些學生,在學校中往往會被貼上各種各樣的“標簽”,比如成績好的,是“聰明”;成績不好的,是“笨”;而成績優異的孩子往往會被這些標簽所“引導”,
認為自己不夠聰明,不如別人,因而變得越來越不自信,遇到困難挫折時容易退縮,表現得越來越差。
斯坦福大學心理學家卡羅爾教授曾對一批被稱為“固定型思維”的學生進行了一項實驗。
他們給出了一份500名單,并且說:“你們將來一定要多向你的孩子學習,請你們夸獎他們的聰明,不要對他們的努力視而不見,因為聰明人的聰明是固定型思維”。
結果表明,當夸獎不被認可的孩子,對失敗的認知是悲觀、消極的,他會認為自己是能力不行,自己被質疑,是個失敗者,就會陷入無助。
每個人的人生都有多種多樣的發展方向,在成功和失敗之間,有的人看起來已經成功,但是內心卻開始千瘡百孔。
我們成年人也會遇到這種情況,一件事情很快就讓人崩潰了,即使成年人也會遇到這樣的事情。
比如一次考試沒考好,大家都會覺得你肯定是平時沒有認真對待學習,太粗心了,或者是你自己都不會做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