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聽話就是教訓,教訓孩子就是暴力,教訓孩子就是不孝,那么當一個人在對待孩子的時候,到底應該以什么樣的態度去對待孩子呢?
這個問題的答案很簡單,“引導”。
家長和孩子之間不是平等的關系,但也不是完全的服從,他們的反抗,很大程度上是家長的態度和思想造成的。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那要怎么才能教育好孩子呢?
1、家長要學會傾聽
傾聽其實就是我們溝通的最基本形式,但是當你和孩子說話的時候,卻很少有父母能夠做到這樣。
很多父母想要教好一個孩子,往往就是學會了傾聽。但是傾聽的核心就是學會傾聽。
如果家長學會了傾聽,那么就會發現自己和孩子的溝通是存在著一定的問題的。
所以家長學會傾聽其實就是學會了傾聽,家長要學會傾聽,只有學會了傾聽孩子,才能更好地了解他們。
2、不要帶著情緒去溝通
生活中我們遇到過很多這樣的情況,當孩子在跟你傾訴的時候,父母就會不停的打斷孩子或者是否定孩子,導致孩子慢慢的就不愿意跟父母分享了,因為每一次的否定都是在否定他的感受,久而久之孩子就不會再跟你分享了。
而我們卻是要帶著情緒去傾聽,并且要給孩子帶著理解去傾聽,比如說當孩子跟你分享他的一個小秘密的時候,父母要對孩子說:“爸爸(媽媽)看到你這個秘密,知道吧?”
我們要不帶任何評價的去傾聽孩子,把他這個秘密分享出去,并且不要去打斷他。
接納對方的感受,這樣你才會更加了解孩子
第三步:父母要堅持到底,讓孩子知道自己的底線
只有接納了孩子,才會讓孩子更加愿意去分享自己的經歷,如果孩子不愿意分享,也不要去打斷孩子,不要讓孩子覺得自己是一個不被允許的人。
我們只有接納了孩子,我們才會更加了解孩子。但是在很多父母的心中,想要一個分享的愿望太過于迫切,孩子根本無法參與進來。
父母可以嘗試的方法是,在孩子分享的過程中,給他一些建議,或者是一些鼓勵,但是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要過于強硬。
第四步:允許孩子做他感興趣的事,但是要少說教
在孩子分享完之后,我們要學會多引導孩子,讓他覺得自己被尊重,而不是父母的嘮叨。如果孩子不聽,那么父母就可以“遠離”。
例如我們可以和孩子說:“寶貝,我們都要出去走走,不管是天氣炎炎炎炎還是下雨,你都要守規矩,不能大聲說話。”這樣孩子就會慢慢地和我們敞開心扉,愿意和我們溝通。
第五步:有效的表揚,和孩子一起克服困難
孩子進步的過程中,我們要及時發現孩子的進步,及時給與表揚,讓孩子清楚知道自己已經取得了進步。
孩子有進步,我們要及時給予孩子表揚,讓他體驗到成功的愉悅感和成就感,有利于孩子培養成長型思維。
比如孩子成績不好,我們要針對孩子的努力程度去表揚他,因為你這次沒有完成作業,你很努力,下次期末考試會考更好的。
孩子們的成長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我們要了解孩子們的成長型思維模式,了解他們的大腦發展規律,用合適的方式去鼓勵他們,不僅會收到很好的效果,還能讓孩子參與其中,養成成長型思維。
03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步
孩子的自信心是建立在他的信心上的,哪怕被人言敗,他也不會懷疑自己,而是會在一次次的嘗試中總結經驗,進而獲得成功。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不一定是一次就會成功,但是一次次的成功讓他們會感受到自身的價值,而擁有自信的孩子是能真正擁有成長型思維的,這些孩子的父母一定都是正確的夸贊孩子的自信心,讓孩子們在未來的道路上,不畏風浪,敢于直面挫折,不怕吃苦,相信自己能行!
所以父母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最好的教育就是以身作則,做到言傳身教。孩子如果缺少父母的陪伴和陪伴,他們會將成長的渴望寄托在別的事情上,沉迷手機,是因為在他們最需要父母的時候,父母沒有起到一個很好的帶頭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