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聽話老師要求退園,家長要求退園,家長卻要求退園,這種差異的社會現象讓我們國人明白了不同的社會是多元化的,不同的文化是不一樣的。
我們把每個孩子的個性化傾向概括為“不聽話、不聽話、對著干、不懂事”,這就是文化。
國家三陣兩陣反對教育局的聲音,家長們反映的只是一個教育方面的問題,如果不是家長自身的問題,只是打著管教孩子的旗號做的決定。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教育是需要國家和社會共同努力的,我們更多的理解和尊重孩子的個體化屬性,不因家長的焦慮,就不會有那么多家長在糾結孩子要不要退園,是否屬于自己真正的去接孩子。
而且不排除萬難的背后依然存在這種復雜的情況,面對未來,如果有這樣的“意外”,作為家長應該怎么做呢?
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不能一味地讓孩子退卻步,而應該做出相應的反應。
以下幾種情況,家長應該看管起來更合理:
01
不會關心孩子的情緒
有些家長在孩子出現了一點小問題時,就覺得孩子是需要關懷的,所以往往在孩子小的時候就去幫助孩子,或是讓孩子去自己忙前忙后,這樣一來,就剝奪了孩子一些鍛煉的機會。
比如孩子在學校遇到了一些難以解決的問題,他可能會在學校不愿意向老師尋求幫助,時間一長,他們就會在家里找不到什么可需要的東西,導致他們只能選擇玩手機來逃避現實。
02
正確處理孩子玩手機的問題
首先我們要知道,手機對孩子的影響到底有多大?家長可以依次查詢資料,仔細分析后,然后,制定出一個符合實際的策略。
首先,要讓孩子了解手機對于我們的生活和學習的好處。
手機已經不是只是生活中的通訊工具,家長可以和孩子交流和溝通,但要讓孩子學會正確地使用手機。
其次,要讓孩子學會分辨和理解時間的概念,知道什么時間是正事。
比如,可以在確定一個有用手機娛樂的時間,并且在他完成作業后玩多長時間。這樣孩子在手機使用時長,只會跟著父母走。
第三,從小引導孩子形成良好的時間觀念。
很多孩子都有過“手機依賴癥”,比如他們不知道什么時候、什么時候、什么時候、多久,手機使用時間很長、固定時間是什么時候。
但我們真正能幫助孩子認識到時間的價值、掌握了時間的價值,養成了自覺管理的習慣,也就不會一到周末、節假日就抱著手機,沒完沒了地刷手機。
沒有手機的時候,還會乖乖地坐在書桌前,按時完成作業,這個習慣一旦養成,孩子就會變成自律的人。
第四,幫孩子發展“愛好”。
讓孩子從手機中獲得滿足感,要讓孩子從現實生活中找到多姿多彩的社會活動,父母要尊重孩子,用心陪伴孩子,帶孩子參加戶外活動、體育運動、親近大自然,孩子會在現實生活中獲得更多的成就感、價值感,更容易產生對現實世界的興趣。
孩子沉迷于手機,千萬不要說破天不成,這要從孩子自身的角度來說,是他無法控制的。他內心是渴望被肯定的,渴望被尊重、被理解、被接納,當他的現實生活不能滿足他的需求,那他就會沉迷于虛擬世界,尋找自己的價值感。
第二,父母不要吝嗇自己的鼓勵和認可。
鼓勵孩子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當孩子的表現不如人意的時候,父母千萬不要吝嗇自己的鼓勵和認可。
有句話說得好:“優秀的孩子,都是鼓勵出來的?!?/p>
對孩子而言,父母的肯定和認可,就是孩子前行路上的最大的動力。
父母的認可,是孩子成長路上最大的底氣,也是孩子一生的盔甲。
父母的肯定和認可,是孩子前行路上的最大的動力。
在孩子們的成長道路上,相信每一個孩子都能在父母的鼓勵和認可中,健康快樂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