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聽話有沒有打孩子的視頻,不少媽媽和網友苦笑之余,都感慨“被打的孩子更沒招了”。
從《爸爸去哪兒》到《武林外傳》,三個不同家庭的育兒故事都引發了人們對打孩子的熱度。
最近熱播的《爸爸去哪兒》再次引發了人們的熱議,張亮作為一個演員,為了孩子也不惜拋下工作和家庭,承擔起家庭的重任。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他相信,沒有哪個父親比中國媽媽更愛孩子,更舍得在孩子身上付出。
1
“你看看別人家的孩子”
“別人家的爸爸都是很有素質的,為什么你就是不上不下去!”
這樣的話語,相信不少父母都曾聽過。
有時候,我們明明是為了孩子好,可他就是不聽。
有時候,明明不是他的問題,但我們就是說他的毛病。
“不聽就打、不打、不聽就罵”,就是我們的口頭禪。
可是有時候,我們明明是為了孩子好,他卻不領情。
是的,為了他好,我們付出了這么多,孩子卻不領情,難道我們錯了嗎?
很多父母會陷入自我感動,卻不知不覺中喪失了同理心。
在情感上的缺失,讓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關愛,可是孩子卻被忽視了,這會讓孩子很受傷害。
心理學家皮亞杰曾說:
“父母與孩子最不能容忍的,就是孩子會從最親近的人,逐漸變成最討厭的陌生人。”
對孩子最不好的教育,就是“忽視”!
將孩子完全變成“陌生人”,不僅是在告訴孩子不要怕,更會讓孩子對父母產生害怕的心理。
有一個案例,有一個非常強勢的母親,對孩子的教育是非常嚴苛,不管是學習上的還是生活上的,從來沒有給過孩子表達自己想法的機會。
在父母看來,孩子是非常的脆弱的,所以才會在遇到困難的時候,不愿意表達自己,而是想要逃避困難。
孩子在被母親吼罵時就會產生一種壓抑的狀態,所以孩子在做事情的時候,會不想去討好別人,不想去付出。
其實這些也是因為孩子的心理是不夠成熟的,他們有時候覺得自己做的不夠好,可是卻不知道該如何表達自己的想法,
一旦受到別人的指責,他們就會非常的自卑。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孩子就會選擇用不說話的方式去對抗父母。
其次,孩子不會正確地表達自己
有些時候孩子之所以不愿意跟父母溝通,可能就是因為孩子覺得自己的想法可能被父母所忽略了,
他們根本就不明白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在這個時候父母如果不懂得表達自己,就會出現對孩子打罵的行為。
正所謂棍棒底下出孝子,這種行為還是比較過激的,可能孩子在家長的打罵下會乖巧一些,但是他們卻不知道自己這樣做是錯誤的,甚至有的時候他們會說自己不知道自己這樣做對不對。
這種情況,就會導致孩子不愿意跟父母溝通,一說話就是吵架,孩子有什么心里話也不跟父母說,這樣的父母不是合格的父母嗎?
所以說,孩子不聽話,打罵就是不聽話,打罵就是不聽,不溝通才是上策,教育孩子到底該怎么做,才是對孩子最好的。
首先,家長要學會和孩子進行溝通
無論是和孩子進行溝通,還是要進行溝通,都需要進行一定的技巧,這也是為什么很多家長沒有辦法掌握好孩子的溝通技巧,導致孩子越來越叛逆的根本原因。
當孩子越來越不聽話,家長的溝通技巧,在這里,就可以說給大家。
很多家長為了教育孩子,愿意花錢買各種培訓班,但是很多人卻忽視了一點,那就是溝通的方式,要有足夠的耐心。
很多人在面對孩子不聽話時,通常會選擇用打罵的方式,但是這種方法確實能夠讓孩子聽話,按照父母的想法去做。
但是,這種教育方法并不是每個人都可以用的,就連家長們都知道如何使用。
因此,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家長們一定要有足夠的耐心,而不是打罵孩子,因為打罵孩子的方式,除了給孩子留下巨大的心理陰影之外,并不能讓他們變得更加乖巧,變得更加懂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