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聽話很討厭孩子怎么辦?我們應該怎么辦?
下面幾個問題我們一起學習一下:
1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不聽話、不寫作業、不想吃飯、不想跟父母溝通、學會玩手機、不按時睡覺、頂嘴……
2
不好好學習、玩手機、不聽話、頂嘴、對著干、不讓玩手機就發脾氣、撒謊、倔強、離家出走、鎖門、不上學、甚至自殘、自殺……
1、青春期叛逆
如果把人的心理年齡進行階段劃分的話,18歲之內,心理年齡可以劃分為很多個時期。時期越多意味著變化越多,也就意味著可塑性越強。那么,18歲內又有哪些因素呢?
1、生理發育的影響
青春期的孩子由于身體的生長激素分泌量的突然增大,加上心理成熟的程度,青春期的孩子開始有了自己的想法,覺得自己已經長大了。
但心智還不成熟,考慮問題也很局限,對于事物的認識不夠全面,不能夠全面客觀地全面客觀地看待這個世界。所以,他們的行為也會出現很多偏差,會不聽家長的話,父母讓他們做什么偏偏不做,家長讓他們做什么偏偏不做,由此引發的叛逆。
2、社會因素的影響
社會上的不良思想、不良行為都會影響到青春期的孩子。這些思想和行為的產生都會影響到孩子青春期的身心健康。現在孩子的叛逆,有一部分原因是社會的誘惑,以及荷爾蒙的影響。
心理學上有一個概念叫做“禁果效應”,意思是說,越是禁止的東西,人們越是好奇;越是得不到的東西,就越想得到。尤其是進入青春期的孩子,他們對于這個世界的認知越發的豐富。他們的思想更加的多元化,社會對于青春期的接受程度更高。
所以,青春期孩子的叛逆,很大程度上是家長在育兒過程中產生的焦慮情緒的一種表現。而且,這種焦慮也很有可能會轉移到孩子身上。當家長看到孩子不愿意學習,或者明顯的叛逆時,很容易產生焦慮情緒。這就更加推動了孩子沉迷于手機的狀態。
面對孩子沉迷手機,很多家長采取的方式都比較極端。比如沒收手機,斷網,甚至將孩子關在房間里不出門。其實這些方式都是錯誤的,只會更加激發孩子的對抗情緒。我們家長應該去思考,如何將孩子的注意力拉回來。當孩子不想學習的時候,家長應該做的是如何引導孩子。
如何將孩子拉回來?
其實,孩子沉迷于手機,也并不完全是手機的錯。只是在孩子的世界里,對現實的感知是片面的。當他們在生活中找不到自己的興趣點,而對現實生活中的事物失去了興趣,那么孩子就會將注意力轉移到手機上。
當然,在手機被吸引的同時,孩子也失去了很多快樂,因此,家長應該找一些其他感興趣的東西來代替手機,讓孩子把注意力從手機上轉移到生活中。
像孩子小時候一樣,家長可以給孩子講故事,或者帶孩子外出旅游,讓孩子轉移到現實生活中來。
這樣孩子就會在生活中找到很多樂趣,不再會沉迷于虛擬世界中。
03
家長如何幫孩子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1. 不要以暴制暴
如果孩子長時間沉迷于手機,那么可以采取強硬的手段。讓孩子知道自己的行為會造成什么后果,同時也要教育孩子不要沉迷于手機,學會自我保護。
家長可以用其他事物來轉移孩子的注意力,比如說帶孩子外出旅游,讓孩子從另一個角度來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2. 給孩子制定一個玩手機的時間
孩子愛玩手機,也是因為家長沒有給孩子規定好孩子玩手機的時間,讓孩子沉迷于手機,因此家長要給孩子制定一個玩手機的時間。讓孩子知道自己應該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慢慢的,孩子的習慣就會形成。
3. 讓孩子學會自我約束
家長可以跟孩子制定一份玩手機的時間表,按照規定做到孩子可以玩手機,但是不能超過規定的時間,這樣才能形成規則。
4. 幫助孩子培養興趣愛好
讓孩子有自己的興趣愛好,比如畫畫,跳舞,音樂等等,在孩子有空閑時間的時候,讓孩子多接觸到其他的愛好,轉移孩子的注意力,當孩子把注意力轉移到其他的事物上時,也會逐漸擺脫對手機的依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