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孩子不聽話老師如何教育?
初中生的叛逆期是指中學生處于心理和生理發育的不穩定期。這個時期的學生有以下行為表現:
一.思想行為表現表現的非常不穩定。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二.心理需求上追求獨立。
三.生活、學習上的獨立自主。
四.自尊心受到嚴重的傷害。
五.由于家庭原因,父母離異,單親家庭或者家庭氣氛不和諧,這些孩子在情緒,記憶,情感上都會存在一些不良的表現。有的孩子表現為學習興趣低下,學習成績下降,有的孩子產生厭學情緒,甚至逆反心理。
那么,作為老師的您,此時應該怎么做呢?
一.走到孩子身邊,蹲下來告訴他:“你今天在學校里犯了什么錯,讓你感到不舒服了,是嗎?”當你伸出手,擁抱孩子,把他舉高高在上時,就已經成功了一半。在這個事情上,老師不能以任何理由推脫責任,但至少可以讓孩子反思,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二.說出你的感受。
孩子犯錯后,如果你說:“你這樣很危險,不要去碰那些容易受傷的東西。”這通常是在發泄你的情緒。如果你說:“你這樣做,媽媽感覺很難過。”“你這樣做,媽媽感覺很不舒服。”這就是在說出自己的感受,而不是指責孩子。這樣做的目的是引導孩子,讓孩子思考如何處理自己的不良行為,如何與人交往。
三.給予情感支持。
孩子在傷心難過之時,他需要的是父母的安慰,所以他向父母表達自己的感受,只有感受得到父母的理解,父母才能開啟和孩子良好溝通的大門。
四.控制情緒。
孩子的脾氣是有原因的,所以在事情發生之后,孩子一定要先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千萬不要急著去指責和打罵孩子,因為此時此刻孩子的情緒已經是太過激動,而且他們此時此刻的狀態很糟糕,此時的導火索是希望得到父母的安慰。
在這個時候,父母要給孩子一個擁抱,告訴他:爸爸媽媽很愛你,但你要想著怎么解決這件事情。當父母聽到孩子哭的時候,也要考慮孩子的感受,讓他自己也哭一哭,等他安靜下來,再來做下一件事情。
當他不再哭鬧的時候,父母要以溫柔而堅定的語氣去安慰孩子,當他能夠平靜下來時,父母可以把他擁抱在懷里,告訴他:我們知道你很傷心,哭完了以后,爸爸媽媽抱抱你,我們會一直陪著你。
當孩子知道父母能夠理解他的感受后,他哭完了之后,那么他的情緒也就釋放了,他的情緒也就不會那么大,自然而然地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
2、給孩子試錯的機會
很多父母一看到孩子犯錯,孩子就炸了,兇了一頓,這是一通罵,甚至是打,那么,他下次犯錯,也會忍不住地“跑”。那么我們就可以采取行動了,比如,孩子為了避免再受到父母的責罵,就會下意識地為自己犯錯誤買單。
孩子如果不需要我們的“馴服”,就可以直接告訴他,我們錯了。這樣,孩子以后再也不敢再犯同樣的錯誤了。
如果孩子第一次因為做錯事受到懲罰,他就會反思,以后再也不會犯同樣的錯誤。如果孩子第一次被批評的時候,他會反思,會道歉,以后再也不敢了。這就是“有規矩,有自由”。
孩子在家里沒有自由的話,最容易出問題。所以我們家長一定要給孩子立規矩。
2、要多陪伴孩子
現在許多的家庭,爸爸忙于工作,很少陪伴孩子,就算是夫妻兩個人回到家,也是各玩各的手機。
有的孩子一回到家,看到爸爸媽媽都拿著手機,說著各種不滿,要么就是各種零食不離手。
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孩子的情緒被忽視,被否定,沒有得到應有的關注,會慢慢的產生消極情緒,覺得自己不被愛,逐漸的變得自卑。
家長要多陪伴孩子,讓孩子覺得有溫暖、有安全感,這樣孩子才會積極樂觀的去面對生活中的挫折。
3、讓孩子多參加集體活動
其實家庭關系對于孩子來說,是十分重要的,很多父母都很注重孩子的教育,平時很少和孩子進行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