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不聽話挨打視頻,可能是常有的事
回想一下,真的是第一次挨打,為什么小孩子不聽話了?
因為孩子不聽話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01
小孩子不聽話,或者犯錯了
有的家長會開玩笑:“要是我家孩子不聽話,我就打他屁股”。
而有的家長則會跟著來,“我孩子還小,打幾下也沒事,怎么就變成了調皮搗蛋”。
還有的家長認為,自己孩子活潑,喜歡打鬧,不吃虧。
但是也有的家長認為,雖然打過屁股,屁股沒問題,
但是小孩子不聽話,打幾下就好了。
事實上,打孩子是最笨的教育方式,往往會出一些后遺癥。
孩子年齡越小,頑皮性子越強,這是一個道理。
當孩子的體力跟不上身體反抗的時候,只會變得更加叛逆。
父母越是喜歡打孩子,孩子的反抗就越是劇烈,雙方就越是容易動起手來。
對于孩子而言,天性調皮搗蛋的性格,本身就是天性使然。
孩子就像是一張白紙,而父母就是這個白紙上的哪個部分,決定了孩子未來的模樣。
4、不能以身作則
喜歡玩手機的孩子,習慣了手機帶來的輕松愉悅,對知識學習感到枯燥乏味。
而有些父母在家卻嚴苛的要求孩子,只要成績考得好,什么都不干預,甚至連做飯也不幫忙。
這樣的孩子,在學校里就會變得特別沒有自信,成績也會一落千丈,被同學嫌棄。
而一旦孩子回到家里,沒有父母的關愛,沒有一個溫暖的家庭環境,孩子就會覺得孤單、壓抑,心理防線就會被迅速拉高。
手機游戲就像是孩子的精神避難所,能給他們帶來快樂,刺激他們興奮的大腦。
但是,在游戲中孩子并不一定就是真實的,現實生活中的這些需求往往會被忽視、扭曲,甚至被扭曲。
在這種環境下,孩子自然會逐漸失去學習的興趣、主動學習的動力。
3、失去對學習的信心
之前在網上看過一個新聞,一個初中男生,因為沉迷于手機游戲,經常跟父母吵架,父親沒辦法,就讓孩子用手機玩游戲,結果孩子沉迷其中,成績一落千丈。
后來,這個男生就把游戲當成了“精神鴉片”,學習成績也急轉直下,最后甚至出現了幻覺,叫幻覺癥。
一位網友描述了網癮的可怕之處:
我曾經以為,如果孩子能像沉迷游戲一樣,坐在課堂上學習、聽課、下課或者晚上熬夜玩游戲,是對他人生最大的浪費。
但沒想到,沉迷游戲的這一年,卻直接葬送了他的前途。
面對這位網友的困惑,作為家長的我深有感觸。
我家有一個網癮少年,一提到電腦,我就像被電擊了一樣“生無可戀”。
他每天除了上課,就是睡覺,手機不離手,打游戲、看小說。
從前一心撲在學習上,放學回來第一件事就是寫作業,偶爾還會看點感興趣的電影。
然而在這個封閉的假期里,孩子變成了這個樣子。
一方面,面對陌生人的聊天,孩子變得有些語無倫次,也不愿意與人交流。
而另一方面,學習上的困難,讓他越來越厭學。
我們一家人對孩子的學習狀況很重視,我給孩子報了補習班,給孩子上了思維導圖、思維訓練課,他都在堅持,可是收效甚微。
其實,我們在不斷地“治病”,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對孩子來說是件好事。
有時候,只有專注力、興趣和毅力才能得到培養。
多陪孩子讀書,多幫孩子養成好習慣
每個孩子都有學習的惰性,如果家長總是嫌麻煩,總想讓孩子坐在一旁,卻沒有很好地發現他的愛好,久而久之,孩子可能就會失去讀書的興趣,而逐漸地放棄讀書,把所有的精力投入到虛擬世界,交給游戲世界。
我們要反思的是,孩子的生活本身,是否被扼殺在各種屏幕間,進而影響了他們的專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