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孩子特不聽話,家長一直為此煩惱。
有的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總是產生負面的情緒,急躁,焦慮,心煩意亂。有的家長自己就有以上這些狀態。
出現這些問題的情況,有兩種原因:一種原因是家長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另一種原因是家長缺乏教育孩子的知識和方法。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所謂的有準備就有方法,不同的孩子成長過程中,家長的教育方式也不同。
一、從小學階段到初中階段,孩子需要做好什么?
1. 準備適應
小學階段是兒童長身體,中學生是長知識,高中階段則是高中階段。
對于小學階段的孩子,主要是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方法,生活習慣。
1. 家長要適應孩子的變化,不能因孩子成績下降而大動肝火。
孩子的發展是不斷的,可能學習成績也會出現下滑的跡象,但學習的積極性是在不斷提高的。家長不要過分的焦慮,而是要相信自己的孩子,一定要對孩子有信心。
2. 減輕孩子的學習壓力
家長要給孩子更多的關懷,在孩子考試前,不要再給孩子增加學習的大范圍,讓孩子覺得考試是一種痛苦的事情,是一種壓力,從而使孩子產生厭煩、抵觸的心理,學習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
3. 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學習觀
孩子的學習成績下降,可能是學習方法的錯誤,家長應該引導孩子,幫助孩子找到正確的學習方法,讓孩子通過自己的努力去解決問題,這對于孩子的成績提升是很有幫助的。
4. 孩子的習慣養成
孩子的習慣養成是一個比較困難的事情,而家長的行為習慣決定了孩子的學習習慣。孩子的學習習慣主要來源于家庭教育,只有在家庭教育中,家長做到言傳身教,孩子才會真正的學到知識。
5. 對孩子的學習行為進行正確的歸因引導
如果孩子的學習習慣讓家長不放心,孩子很容易產生懈怠,在學習中產生惰性。家長可以根據孩子的情況,引導孩子去做一些他喜歡做的事情,這樣可以讓孩子找到自己的存在感和成就感。
比如,孩子平時的學習態度比較端正,那就可以對孩子進行夸贊,夸贊孩子的學習態度。夸獎孩子認真專注,就可以讓孩子知道,自己專注的程度是可以慢慢提高的。當孩子身上表現出越來越好的學習習慣,就會逐漸的體會到成功的喜悅。
在這個過程中,他就會把這種方式內化,而不是為了完成一個目標而去完成一個目標。
要知道,沒有哪個孩子不喜歡在自己擅長的事情上花心思去完成一件事情,想要獲得成功,還是需要孩子一定的努力。
02 愛和陪伴,是支撐孩子走出困境的最強動力
要想讓孩子在實現自己目標的過程中,感受到成就感和愉悅感,就需要家長的陪伴,陪伴。
多陪伴孩子,去戶外運動、旅游,或者把孩子托付給同伴,孩子的時間就會得到最純粹的滿足。
所謂陪伴,就是要身體力行地投入到孩子的成長中,用自己的行為去影響孩子,在孩子面前表現出你的踏實,把自己在事業上的成功的這種自信給到孩子。
樊登說:“最好的家庭教育就是家長做好榜樣。”
所以家長們要做一個積極樂觀的家長,讓孩子感受到自己在家長心中的價值。
當家長能夠坦然面對自身的問題時,孩子也會更加坦然面對生活,更加能夠認識到自己的缺點。
3、讓孩子懂得做一個“懶”父母
懶并不是說家長都是懶,而是家長的生活態度不端正,導致孩子也有樣學樣。
我經常聽到有些家長抱怨自己的孩子不愿意自己起床,其實父母可以適當的改變一下生活方式,以身作則,這樣孩子就會慢慢的改掉自己的懶。
在家里,家長們要記住一個原則,不管多忙,都要抽出時間來陪孩子,培養孩子的情商,比如給孩子講故事、陪孩子去公園散步、給孩子買玩具等等。
要讓孩子體會到父母的不容易,自己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這會讓孩子明白父母付出的是相對應的,才是最大的愛。
2、讓孩子養成閱讀的好習慣
俗話說,“腹有詩書氣自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