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聽話怎么辦天天要挨打?
孩子不聽話怎么辦?
打孩子很大程度上,是我們的管教方式,真正傷害了孩子。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我們看到孩子犯錯,一般都是指出孩子的錯誤,或者是長篇大論地嘮叨,甚至是打罵孩子。
“你看別人家的孩子,乖巧聽話,從來不讓大人操心,學習成績還很好,怎么就考砸了呢?”
“我總是沒辦法讓他學什么特長,上次考的也不如鄰居家的孩子。”
“我總是讓他多吃點兒苦,怎么就沒效果呢?”
……
在知乎上有這樣一個問題:為什么孩子越大越不聽話,你還會經常打孩子?
有個網友的回答,令我印象深刻。
她說:“我從小就經常挨打。
稍微大一點,就經常被打。
大概七八歲時,我調皮頑皮,父親經常出差。
我調皮搗亂時,父親就經常動手打我。
我淘氣頑皮,父親一巴掌就把我打得鼻青臉腫。
那時候,我還小,以為父親是經常打我。
直到有一次,我和弟弟惹怒了父親,父親將我帶到了網吧,并對我一頓“棍棒”教育。
我一下子就覺得父親有些可笑,也隱約覺得父親對我比較嚴厲。
那個時候,我才意識到,父親有多愛我。
我進入網吧,父親沒有打我,也沒有罵我。
但我從此以后,我就學著父親的樣子,和父親疏遠。
或許是父親的嚴厲,讓我從小就有種羞愧感,直到現在,我都很少主動去找父親說話。
那個時候,我才意識到,父親對我的教育方式有多么失敗。
其實,父親跟我的關系,就像是我跟他之間的潤滑劑,潤滑劑的潤滑劑。
父親,能讓我覺得自己很重要,讓我有了底氣,從而擁有了更多的自信。
在我迷茫時,有父親,我有父親,我不再是一個孤獨的存在。
但我知道,被父親看見了,我便感覺到了自己存在的價值。
也正因為父親的愛,才讓我終于可以肆無忌憚地表達自己的需求。
但也正是因為父親的愛,我才有了真正的成長。
而這樣的愛,才是孩子一生的底氣。
2、“會哭的孩子有糖”
父母就像一面鏡子,給孩子看見自己的情緒。
可以哭,但必須以哭的方式表達出來。
無論什么情緒,父母都要坦然接受。
哪怕很難過,也要讓孩子知道,你會陪著他,陪著他,直到他度過悲傷。
孩子才是父母的情緒承接者,而不是被情緒牽著鼻子走的“小綿羊”。
因為,我們才是孩子最安全的避風港。
只有接納孩子的情緒,并且允許孩子哭,讓孩子在最無助的時候感受到父母的陪伴,孩子才會更有安全感。
3、懂得分享
一位育兒專家說過:“分享是給孩子最好的愛。”
這種愛,要讓孩子感受到,爸爸媽媽媽愛我,才是真的愛我。
在與孩子溝通交流的過程中,我們需要把孩子當作獨立的個體,像對待成人一樣尊重、平等交流。
把孩子當作獨立的個體,和孩子做朋友,而不是站在權威的地位,居高臨下。
在孩子的心目中,爸爸媽媽就是自己的“神”,父母說什么,他們都會第一時間認真對待。
親子關系是一切教育的基礎,只有在良好的親子關系中,父母與孩子像朋友一樣,才能談心,才能進行深入的溝通。
不尊重孩子的家長,經常對孩子說:“你個小孩子,懂什么。”
“你就不能用點心嗎?你還是個孩子嗎?”
“我是大人,你是小孩子。”
“這么簡單的問題都不會?”
“要是多考5分,我媽就給我100塊錢。”
“那你還不知道回報啊?我跟你爸都給你打了100分,還有什么用?”
“這次你考了100分,還有什么用?”
“媽媽就是一坨屎,就你那點分,媽媽你可不能說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