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的孩子不聽話你說我打不打,我打不聽話你說我打不聽話你說我打不聽話
5月5日,由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和中國教育報刊社宣傳策劃中心聯合主辦的“中國少年兒童快樂成長指數”調查顯示:中小學生“快樂成長指數”提升了8倍,而且家長越來越重視孩子的身體素質,并且家長也是從孩子成長的角度出發,結合中國文化教育特點,開展了豐富多樣的項目,如:社會交往訓練、自然探索、藝術實踐、大自然科普等。
采訪中,記者還發現,許多家長最喜歡對孩子施行體罰,也正是因為這樣能極大地傷害孩子幼小的心靈。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鄭州一名13歲的女孩,由于其母親不習慣于使用暴力教育孩子,便經常在女兒稍有不滿時,就使用暴力懲罰女兒,久而久之,女孩的身體變得很僵硬,耳朵也很少有吱聲,且情緒也變得異常的低落。
這種家長已經成為了社會主流社會的代表,他們對于打孩子是無能為力的,所以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也是充滿無奈和無可奈何,就拿“不打不成器”這句話舉例。
可是在這種環境中長大的孩子,并沒有形成正確的自我認知,認為自己的錯誤是理所當然的,而且還會產生強烈的抵抗心理,認為父母對自己的管教是出于對自己的愛和保護。
這種孩子長大后,對于父母的打也不會放在心上,甚至還會埋怨父母為什么不打自己,會認為自己無能。
要知道,任何一個人都不可能是完全對的,所有的人都不可能在沒有人的情況下都能夠立刻達到自己的認知,因為自己的認知才是這個世上最危險的事情。
所以,就算父母打孩子的時候,也是有底線的,不能觸碰,更不能傷害到孩子的身體。
2、孩子做錯事,父母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有時候,父母覺得孩子是故意和自己對著干,但是,孩子確實是錯的,孩子也有自己做的不好的地方。
比如說,玩手機,我們不要跟著孩子一起玩,孩子在玩的時候,父母在旁邊也在看手機。這種情況下,孩子也會有樣學樣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如果忍不住吼孩子,或者打了孩子,那么孩子心里肯定也會很難受,甚至還會反駁父母。
3、孩子就像小皇帝,但凡在家里都是皇帝,所以孩子就必須要臣服于父母。
父母教育孩子,總是想讓孩子聽話,總是習慣于控制孩子。
當孩子發現自己的”反抗”在父母面前能夠”聽話”的時候,父母越是強硬,孩子越是不愿意服從。
這種行為不僅會讓父母覺得孩子不聽話,還可能會讓孩子走上錯誤的道路。
二、父母總是喜歡用吼叫、指責的方式對待孩子
1、父母習慣用命令的方式對待孩子
家長對孩子的行為”上綱上線”,有的時候孩子不聽話,是因為孩子不認同父母所說的話,對于父母來說,在孩子眼里,父母總是高高在上的。父母說的話,孩子不聽,就會對著父母大聲指責,此時父母意識不到孩子的言行已經不受自己控制了,會一味的使用暴力來解決問題。
2、孩子想到的就會去執行
孩子對父母的言行產生了強烈的不滿,他們會將父母的話當成耳旁風,不聽他們的話,如果孩子有什么要求的時候,家長沒有滿足他們,就會發脾氣,把自己的想法強加于他們身上,甚至會動手打父母。
3、對孩子有著很強的掌控欲
孩子的個性是很強的,父母一旦有了孩子,就會把所有的想法都考慮進去,包括孩子的學習,所以在父母眼里,孩子永遠都是沒有長大的孩子,什么都要聽從父母的安排,自己的想法都是對的,什么都要聽父母的,孩子想做什么事情都想試試看父母都會同意,所以很多孩子都是以自我為中心,在這種家庭環境中長大的孩子,沒有主見,沒有獨立,會隨波逐流,想要靠父母來滿足自己的想法。
孩子缺少父母的陪伴,在這種環境中長大的孩子,會對父母的陪伴非常渴望,想要成為一個獨立的人,不想成為一個只有靠父母的陪伴
的孩子,孩子是很難有自己的思想的,但是他們自己卻沒有獨立思考能力,所以他們只能聽從父母的安排,就算是違背了父母的意愿,也不會聽從父母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