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跟不聽話的孩子溝通?這個和孩子溝通的方法,有些話,請你一定記住,告訴孩子這四句話。
第一句,不用費心了,你能把作業寫完嗎?
大多數家長肯定聽到這句話,馬上就會有點生氣,甚至會直接開罵,然后會說:“我每天辛辛苦苦,賺錢供你上學,你就這樣回報我的?你有什么資格對我這樣對你好?”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這個時候,孩子要么會服從你,一副閉嘴的樣子;要么會反擊你,互不理睬,雙方都是有自己的想法的。
這種溝通方式,在長期的相處中,都會或多或少帶著一些情感,而這種情感背后的邏輯,就是:你的要求,你的行為,你的情緒,你的愿望。
其實,在親子關系中,共情是非常重要的。
能夠理解孩子的想法,讓孩子感覺到父母的在意,是很重要的。
共情有一個非常簡單的技巧,就是當孩子不想吃飯時,我們要能夠理解他,只有有人愿意陪他吃,才有可能有人愿意跟他一起吃飯。
共情也是非常簡單的方法,就是我允許、我接受,同時也同意,我也接納我的意見。
但是很顯然這時候,我們之間的差異可能會變得更大。
我們能夠共情的程度,取決于我們對方能否感知到。
你不能接納我的想法,也不能接納我的觀點。
我必須要真實的表達出來,否則會很難堪,會被當成真麻煩。
如果我不能真實的表達出來,你就不可能會覺得我真不接納你。
03
允許不接納孩子
我曾經在《不接納孩子》一書中講到一個案例,一個五歲的小女孩,她的爸爸對她很嚴厲,媽媽對她很好。
小女孩從小就不敢和她的爸爸媽媽說任何不高興的事,因為害怕爸爸媽媽的責罵。
所以,她即便和爸爸媽媽說,也只會偷偷跑去洗手間,讓自己看起來很“恐怖”。
當她看到自己的爸爸,就會感到害怕,感到很惡心。
當她有這種表現的時候,她的爸爸媽媽就會對她很生氣。
當她不想上學的時候,爸爸媽媽就會告訴她,“這個孩子就沒有一點兒危險。”
在大家看來,這個孩子是可憐的,是無辜的,她們被剝奪了一切。
當她生病了,爸爸媽媽都不相信她,她的內心充滿了絕望。
所以,她在父母面前總是躲著,裝作生病。
因為父母對她的極度不信任,她感覺自己是個“沒用的人”。
這種“沒用的人”,讓她喪失了自我價值,她根本無法生活,也無法工作。
從心理學角度看,這種“習得性無助”的心理狀態,正是她在成長過程中不斷地自我否定和自我否定所導致的。
她曾經有一篇文章說:
“如果一個人的信念總是被自己的經驗進行負向的認同,那么他就會感覺到“我不行”。
這是潛意識中獲得的安全感,獲得的人,認為我不行,失敗了,一切都沒關系。
所以她會把別人認為:我不行,我沒有什么可以做好的事情。
而自己就會把所有的失敗,歸結為自己不夠聰明。
催眠中她回到小學的三年級,初中考試成績不理想,但她發現自己總是無法接受自己的能力不足。她害怕考試成績不理想,總覺得自己的能力不如別人,因此就很擔心自己考不好。
因為從小看到的都是自己笨,覺得自己就是笨蛋,所以她就會越來越笨。
后來學習越來越差,她自己也越來越自卑,覺得自己不行。
她感覺父母都看不起她,每次她都想快點長大,證明自己。
爸爸就說:“不上學沒什么大不了的,多讀書也不一定能考上大學。”
最后她的成績也越來越差,她覺得自己好像確實不是讀書的料,也沒有這個能力。
現在她只想著靠父母救濟金過日子。
現在社會對于她來說,已經沒有什么可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