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九歲了十分不聽話,為此爸爸媽媽沒少打罵他。但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孩子不但聽不進去爸爸媽媽的話,還會對爸爸媽媽產(chǎn)生叛逆情緒。因此,作為家長,最好不要因為孩子不聽話就打孩子。
孩子為什么不聽話
孩子為什么不聽話,通常有這幾個原因。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nèi)驅(qū)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wěn)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diào)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xié)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的自我意識會越來越強,想要表達的想法也會越來越多。在兒童時期孩子所經(jīng)歷的一切事情,都是在嘗試著用自己的大腦去思考,大人眼中的小事,孩子看來可能只是在“找麻煩”。
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的認知能力和自我意識會慢慢提高,自己的想法也會越來越多,不再一味地聽從父母的話。而這種叛逆也會更加的強烈。孩子在做事情的時候會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思考。
隨著孩子慢慢長大,開始有了自己的獨立意識,他的想法也會越來越多,當孩子想要獨立的時候,很可能就會因為想法和父母不一致而產(chǎn)生分歧。所以,此時父母應該學會尊重孩子的想法,按照孩子的想法去做事情。
如果孩子一直和父母對著干,在這個階段的時候,家長也可以通過孩子的想法來判斷孩子的所作所為。
4. 孩子不會產(chǎn)生“怨恨”的情緒
孩子在長大之后,家長其實也需要學習很多,面對孩子讓人生氣的情緒,首先要去冷靜下來。這個時候家長可以選擇適當?shù)淖龀鲆恍┩讌f(xié)。
有些家長會因為一些小事,和孩子發(fā)生爭執(zhí),然后選擇對孩子進行指責。家長可以在心中默默的考慮一下孩子的感受,覺得這種方式是在理所當然的。但是如果家長在事后當時是如何去糾正的呢?是不是會認為這種方式會給孩子一種錯覺,認為他是在和自己對著干,這樣的后果會更加嚴重。
如何讓孩子平靜下來?
那么,我們要如何讓孩子平靜下來呢?我們可以用以下的步驟:
首先,首先,讓孩子平靜下來。父母要客觀分析,孩子為什么會發(fā)脾氣,是覺得爸爸媽媽媽不愛他了還是對自己失去了信心,或者說是因為孩子長期處于一種應激狀態(tài)。
父母需要通過調(diào)整孩子的認知來平復孩子的情緒,這樣才能保證孩子的心境能夠變得穩(wěn)定下來。
其次,父母要好好思考,孩子發(fā)脾氣的背后究竟是真的有什么原因。只有清楚明白了這些原因,才能有針對性的解決問題。
如果孩子有情緒,我們應該怎么做?
首先,我們要承認孩子有情緒,這是人之常情。
孩子出現(xiàn)情緒的時候,我們可能會覺得:“誒呀,這孩子真鬧脾氣,煩死了。”
實際上,孩子可能只是希望父母理解自己,而不是真的沒有聽進去。
事實上,孩子是把父母當成了“發(fā)泄口”。
所以,當孩子產(chǎn)生情緒的時候,父母可以先接受孩子的情緒,并表達自己的理解。
可以告訴孩子:“媽媽知道你很生氣,但這樣說話是不對的,我們以后可以好好說話,不亂發(fā)脾氣,但是你可以表達自己的感受。”
孩子可以很清晰地表達出來,這樣做的目的是讓父母看到孩子的情緒,也讓孩子明白自己的情緒被父母看到了,此刻孩子的心情會更加舒坦。
第三個步驟,讓孩子承擔自己的情緒。
孩子如果不想上學,首先要看到孩子不想上學的情緒,如果孩子說:“我不想上學了。”
我們可以告訴孩子:“好啦,你愿意把不想上學的心情都寫下來,我們一起解決問題。”
這個步驟就是把孩子的情緒,都轉(zhuǎn)化為具體的想法,這樣才能讓孩子明白,有這樣的想法就等于告訴了他們應該怎么去做。
當孩子不想寫的時候,就先聽聽孩子的想法,允許孩子有情緒,再以朋友的身份和孩子溝通,讓孩子告訴你不想上學的原因,從而幫助孩子解決問題。
其實,對于孩子來說,不想上學也許是他們不愿面對的事情,他們也曾想要過不上學的時候,但是家長如果給他們施加壓力,讓他們感到害怕,那么孩子肯定也不會愿意去學校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