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不聽話爸爸媽媽打他們都不好意思。
不聽話爸爸媽媽打他們也很正常。
但爸爸媽媽們就會聽到他們大喊大叫、扔東西、摔門、哭喊、發脾氣,甚至動手。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孩子小時候很乖,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變得更加叛逆,脾氣越來越大。而且還學著撒謊,偷竊,反正不管你怎么說他們都不聽,甚至開始說謊,繼續和爸爸媽媽作對。
孩子的成長離不開爸爸媽媽的陪伴,但是爸爸媽媽們要是真的有忙,要抽點時間陪陪孩子。
比如說爸爸要工作,那媽媽就和爸爸一起照顧寶寶,用實際行動代替爸爸的敷衍。
雖然爸爸對孩子的陪伴是要高質量的,但是也要注意和孩子交流的時候的語氣。
多傾聽孩子的心聲,關注孩子內心的變化,
給孩子更多的空間,讓孩子把話說出來,這樣孩子才會和你交心,才會說出他的真實的想法。
爸爸媽媽作為孩子的領路人,要學會傾聽孩子內心的聲音,對孩子多一些鼓勵和肯定,這樣孩子才會跟你成為無話不談的朋友。
有問題就找父母,父母才能幫孩子解決問題
三、父母要適當“裝傻”,向孩子示弱
作為孩子的領路人,要學會向孩子示弱,要讓孩子知道,自己有多么的無助,有多么的無力,自己多么的無奈,所有的付出都是為了孩子能夠體諒父母的難處,讓孩子明白自己的父母沒有放棄他。這樣,當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孩子才會更愿意向父母求助。
三、想辦法跟孩子更好的溝通
孩子都有自己的個性,我們每個家長也都是從孩子時期過來的,所以在與孩子的溝通中,父母更要學會聽孩子話。
比如,孩子在學校和同學鬧矛盾了,孩子有情緒,我們也應該聽聽孩子的解釋,了解孩子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情緒,從而引導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進而改善孩子的情緒。
而不是通過指責,甚至是打罵的方式,來讓孩子變得聽話。這樣的話,孩子更加不愿意跟父母交流了。
父母可以嘗試著去理解孩子的感受,對孩子說,媽媽也不知道該怎么辦,所以你希望媽媽能幫你做什么呢?
這樣的話,讓孩子慢慢打開自己的心扉,說出來的話,才能真正地表達出來,這樣孩子才會愿意聽你說。
很多時候,孩子之所以不愿意跟父母說,是因為父母不理解他。
所以當孩子跟父母說的時候,父母可以嘗試著去跟孩子進行交流,可以這樣問,
“你有沒有遇到什么事情,讓你覺得自己很忙呢?”
這樣做的目的,是希望孩子能夠理解自己的辛苦和不易,讓孩子能夠更加信任父母,這樣的話,親子關系才會變得更加的和諧。
而且在和孩子溝通交流的時候,也可以借機,把自己想象的想法和孩子進行分享。
這樣,也能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尊重,同時也能夠讓孩子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有什么樣的想法,是有好處的。
在孩子發脾氣的時候,父母要試著去傾聽孩子
其實孩子發脾氣是沒有錯的,但是家長要懂得尊重孩子,因為只有懂得尊重孩子,那么孩子才會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告訴父母。
這樣一來,父母也能夠更加了解孩子,知道孩子內心的想法,而不是一味的任由孩子發泄,這樣才能夠讓孩子有一個正確的表達方法。
畢竟父母也有自己的思想,但是孩子能不能成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和父母有很大的關系,所以,作為父母,需要把選擇的權利交給孩子,讓孩子明白什么樣的選擇是正確的,什么樣的選擇是錯誤的。
3、父母應該給孩子做出榜樣
在很多時候,其實孩子的很多性格和行為習慣都是受父母影響的,如果父母總是在家里面做一些出格的事情,那么孩子就會養成一個壞的習慣。
如果父母總是喜歡玩手機,那么孩子也會有樣學樣,因此也會經常會去模仿父母的行為。
因此,父母要想讓孩子變得樂觀、勇敢、有擔當,首先自己就要丟掉手機,給孩子做好榜樣,自己才能帶出一個樂觀積極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