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不聽話冷處理是最好的辦法
有句話說得好,如果你能把家中的小皇帝變成小公主,會讓你感到幸福,如果你一直在爸媽的呵護下長大,那么你就會變得不聽話。
其實這里的“不聽話”是指孩子常常會做出一些危險舉動,比如說撞到別人的頭,直接把別人的書扔到地上,甚至打人。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這個“不聽話”是孩子缺乏自我意識和懲戒力的表現,這種不聽話,很可能就是孩子在向你宣告:我長大了!
“自我意識”是指孩子能夠正確認識自己和他人的關系,并且能夠掌握并且處理好與他人的關系。
大多數情況下,孩子不聽話是由于和父母的關系不好,認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孩子一旦被貼上這樣的標簽,他就會開始質疑自己的能力,進而變得叛逆,開始排斥自己的父母。
而孩子不聽話,其實也是他在自我探索的一種表現。
我們總是擔心孩子的翅膀硬了,想要把他生“養”好,但其實,孩子不聽話也是他在探索和學習如何與人相處。
他需要在具體的生活場景中,不斷地掌握主動權,獲得各種能力。
他在學習中也需要不斷地獲得能力,這樣他才能不斷地勝任并且正確地控制自己。
只有在一次次的經歷中,才能獲得不斷地提升自我的能力。
聽話的孩子,其實并不是一件壞事。
因為聽話,能夠讓孩子活得更好,讓父母更幸福。
作為父母,我們都希望孩子長大,但這種活得越久,孩子就越沒有自己的想法。
這樣的孩子,往往更容易成功。
因為他們知道,無論自己多么優秀,只要父母一直在身邊,這個世界就會繼續愛著他們。
所以,我們要教育孩子,讓他們自己認識到,“我的價值”不是來自父母的安排,而是來自自己的內心。
那么,當他們遇到挫折,就可以告訴自己:
世界不是圍繞著我們來運行的,我們也不是生活在圍繞著我們的中心。
而是在和我一起創造,去創造一個更好的世界。
這樣一來,就會減輕孩子的心理壓力,也會讓他們有更多的時間去慢慢恢復精神狀態。
三、用科學方法讓孩子告別網癮,家長記住這幾點
1、要用正確的方式幫助孩子走出網癮
有人說,每一個沉迷網絡的孩子,都是一個魔鬼。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家長更應該理解孩子,和孩子好好溝通,首先傾聽孩子的內心,了解孩子到底在逃避什么。
當他的痛苦緩解了,他自然會回歸到正常的軌道上來。
比如,我們就可以幫孩子找到其他的快樂,比如說帶他去打籃球、去旅行、去參加一些活動,讓他的生活豐富多彩起來。
當他發現現實生活更有趣,就不會再去網絡世界里尋求安慰了。
同樣的,如果他沉迷于網絡,那么就可以從他的痛苦入手。
每個人的痛苦都是獨一無二的,沒有人能輕易說出口。
在網絡里,他能找到很多讓自己感覺到放松的東西,可以自由支配自己的時間,在這個過程中,他就會覺得自己的生活很充實,有很多人和他一樣,過著除了網絡還有遠方的生活,不知道自己到底應該干什么。
大家都說,孩子會對父母形成依賴,離不開父母,這也是父母對孩子成長的一種補償。
但父母的成長是需要的,父母們就像孩子們懸掛的翅膀,在他們的身邊支持他們飛翔,然后在他們還沒有豐滿的翅膀的時候,又像一只自由自在的鳥兒,想飛啊飛,想飛啊飛啊飛,這些都是需要他們去鍛煉的。
除了像老鷹抓小雞、絲璐瑤這樣的孩子,這些孩子往往更容易受到家庭教育的影響。他們通常會把對父母的依賴和崇拜演變成對同齡人的依賴,而這些依賴和崇拜,也是父母們為他們選擇的標準。
2、 身教重于言教
家長們應該都聽過“身教重于言教”,在《家庭教育》中,“夫為妻之為子,身教重于言教”,這些都是傳給孩子的,父母身上的一言一行的“身教”都是潛移默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