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聽話家長沒有辦法怎么辦
今天這個話題就來談談孩子不聽話該怎么辦。很多家長問我為什么不相信孩子,說孩子太小,不聽自己的,不了解事情的本質原因,不知道孩子到底需要什么,孩子到底不想去上學。家長們為什么不相信孩子,其實我想說的是,孩子的心理其實就是不成熟的,孩子就是通過一些外部行為在試探家長的底線,而家長不給自己尊重和信任。相信孩子,理解孩子,不給孩子過分的約束,讓孩子做他該做的事,做他想做的事,不管孩子是否真的有嘗試,家長都要學會信任孩子。如果家長是對孩子的話,那么,就請您把孩子當做一個成年人來對待,不要太約束,尤其是不要過多的約束孩子的行動,否則孩子會變得容易緊張。
二、有問題的事情,家長要先做出解決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我認為,孩子出現問題的事情,家長就要先做出解決。家長應該做到以下三點:
第一,了解孩子到底是不想上學還是不想寫作業,這樣才能明白孩子到底是想什么,所以家長要從孩子心理出發,設身處地去理解孩子的問題,理解孩子,先和孩子站在同一戰線上,了解他到底想要的是什么。
比如,家長可以對孩子說,我知道你不想寫作業,但是作業是你自己的事情,你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如果你作業沒寫完,就不能看電視,明天早上到校就要把作業補上。這樣,孩子就會明白,自己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要對自己的學習負責。
第二,幫助孩子找到學習動因。學習動因的分類很簡單,有的是孩子的學習動因,有的是孩子的學習興趣,有的是孩子的學習能力問題,也有的是學習習慣問題。在孩子學習的過程中,家長的主要作用是起著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生活中,家長們可能沒有注意到,一些孩子在學習上可能沒有太大的開竅。如果家長不注意這個點,孩子很有可能會變成“偽學習”。那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
對于這個問題,我們應該幫助孩子找到學習動因,讓孩子明白學習是為了自己的將來,不是為了家長,也不是為了老師,因為學習能讓自己的未來有更多的選擇。
對于孩子來說,小學階段最重要的是在小學三年級結束時能獲得老師、家長的認可,能夠有一定的信心學習下去。對于孩子來說,能夠在小學畢業時就得到家長的認可是一件很大的好事,但如果小學畢業時,家長依然如臨大敵,勢必會讓孩子受到打擊。
在我們家長看來,無論哪個階段都有其有利的一面,但從實際的教育中來看,我們應該避免那些帶有負面評價的表揚,比如“你真棒”、“你真的很努力”,“你把這道題做得很細心”,“你在專心致志的做題”,這些表揚方式會讓孩子對自己有更高的認可度,也會更加渴望獲得別人的認可和夸獎。
3、用好孩子的標準,來要求孩子
在我們家長看來,成績好才是好孩子,是習慣、素質兼顧,但其實,優秀只是孩子優秀的部分。
優秀是一種標準,這也是我們家長衡量孩子好壞的標準。
如果孩子只是通過考試、取得好成績,得到了父母的認可,比如在學校里很開心、被老師表揚、獲得了榮譽等等,那么,就是孩子們的標準。
孩子如果“為達到父母的期望而努力學習”,那么他就會認為“我在為父母學習,如果我沒有達到父母的要求, 我就不會有什么幸福。”
他永遠是自食其力,放任自流,不考慮他人的感受,甚至有的時候,連自己都做不到,還要奢望著孩子能像個“別人家的孩子”一樣優秀?
不可能的,因為我們不想孩子變成我們期望中的樣子。
我們心中的完美孩子,常常在不知不覺中,被一些大眾所誤導。
比如,
微博上一位媽媽,就因為孩子考試沒考好,留下一封遺書,跳海自殺了。
遺書中的她,渴望得到父母的理解和安慰,可她的真心卻遭到了家里人的無情地痛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