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不聽話,管他就是不聽,打了再還不聽話。
別的小朋友因為瞅準機會就被推到了墻上,搶走了他的玩具,還對他說:“下次不許再這樣。”當被小朋友推到墻上時,立刻哇哇大哭起來。
本來,想嚇唬嚇唬孩子,卻被他的哭聲引來了其他小朋友的圍觀。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一看到滑稽可笑的一幕,立刻想起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一句話:
“兒童的心靈是敏感的,它是為著接受一切好的東西而敞開的。”
孩子不聽話,發脾氣,是他們學習的一種方式,也是一種手段。
孩子哭,其實是在表達情緒
孩子的負面情緒是一種正常的情緒,他們并不是故意要引起家長的注意,只是自己又哭又鬧不想被家長立刻關注到罷了。
他們這樣做是想得到父母的陪伴,想得到平等對待,可是這時候,家長卻打著“為了你好”的旗號去否定孩子的情緒,孩子心里自然不舒服,也不會再想跟家長交流了。
◆ 避開溝通誤區
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溝通誤區主要集中在以下四個方面:
家長說,大人不應該管孩子太多。
為什么很多家長覺得,管孩子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因為家長一張嘴,孩子就跟我們頂嘴吵架;
因為孩子一哭一鬧,家長瞬間沒轍,互相吵架甚至要動手打人。
可以看出,家長的做法對孩子的溝通影響非常大,但是很多家長并沒有意識到自己的溝通方式出現了問題。
著名心理學家薩提亞模式認為:
人們一旦有了上癮的第一桶“糖”,就會為了維持自控力而不斷地增加糖的供給。
但如果這個糖的供給不足,孩子就會感到焦慮和沖突,從而導致上癮。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孩子會有上癮的情況,是因為他們已經感受到了孤獨和不被尊重。
在這種情況下,你可以通過轉移注意力,讓孩子從游戲中走出來,這樣他就不會過度沉迷于游戲。
歸根結底,要想讓孩子不沉迷于游戲,就必須要讓他認識到,游戲不是生活的全部。
要讓他知道,現實生活比虛擬世界更精彩,游戲只是生活的補充。
父母可以和孩子約定,讓他在現實生活中得到滿足感和成就感,這樣他就不會去虛擬世界中追尋。
所以,孩子既沉迷游戲,也喜歡刷短視頻,看小說,甚至熬夜,都是因為這些事情滿足了他的心理需求,滿足了他的社交需求。
他的內在需求,父母沒有看見,缺少愛和陪伴。
這樣,孩子就會從其他渠道去尋找,從游戲中去尋找。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孩子喜歡玩游戲,也是他的一種自我滿足。
當孩子在現實生活中得不到這種滿足感和成就感,他的注意力就轉到別的地方去了。
他就很容易去找手機里的虛擬世界去尋找,去游戲里尋求滿足感。
現在的孩子,普遍都是家里的寶貝,不給他手機就哭鬧,實在是太容易把孩子慣壞了。
所以,家長要想讓孩子擺脫對手機的依賴,就一定要注意從小培養孩子的習慣。
從孩子很小的時候起,就要讓孩子養成一個好的習慣,這樣子,孩子才能健康成長。
作者簡介:
歡歡爸爸,富書簽約作者,爸媽精讀系頭條號簽約作者,育兒路上一路修行,喜歡與你分享育兒路上的趣事,也喜歡我的文字,育兒路上的踐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