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21歲不聽話怎么辦
孩子22歲不上學怎么辦
孩子22歲以后不孝順怎么辦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當孩子21歲不參加工作,他要去干什么呢?
對于我們成年人來說,22歲已經成年,再有的孩子,你讓他去做什么,他是不樂意的。
在你眼里孩子還是一個孩子,沒有長大,有什么用?
我現在和你說的所有的問題,其實都來自于對不確定性的恐懼。
每個人都會不確定性,無論有沒有出生,你都會成為父母的延伸,都會不被允許去探索,永遠都不知道自己是誰,所有的人都是自己的觀眾,
所以這個社會對于任何人來說都是不公平的。
當我們活在自己的想象中,如果我們害怕去改變,這就是自己的幻想。
那么我們就要看看自己,為什么會有恐懼,是不是自己的內在期待很低?是不是自己的心理不夠強大?是不是自己太過于弱小?是不是自己太自我否定?是不是自己太容易否定自己,怯懦?是不是自己太容易膽怯?是不是太需要他人的認可?
我在6歲的時候,我就特別害怕去公園里,每次我都不敢去,所以我就會覺得自己特別特別的卑微。
這樣的恐懼就是自己的一種全能感,而非全能感。
所以我害怕去一個全世界,全世界都不要我,所以我一直覺得自己是特別的渺小的,是唯一的全能感。
就這樣我內心會有一個聲音說:“我是很脆弱的,只有大人的聲音能給孩子安全感。”
于是孩子就會問:“為什么?”
這個問題就被他問到了,而不是在爸爸、媽媽這里他知道了。
他覺得爸爸媽媽會在背后說他膽小、懦弱,不愿意承擔責任,總是想幫助他。
因為他是一個無助的小孩。
因為在他心目中,只有父母是全能的,父母是權威,父母說什么就是什么。
所以當我的孩子問:“為什么爸爸媽媽從來不允許我哭,不允許我難過?”
爸爸媽媽就會說:“哭有什么用?你又不哭,你還能干點啥?”
但實際上,我感覺自己的委屈是真實的,因為我沒有這種堅強的能力,沒有任何委屈的資格。
那我想要的是什么?
我想要的是有價值、有意義、有價值的東西。
當然也有很多的父母,一邊告訴孩子“哭有什么用”,一邊在孩子面前說“哭,哭,有用”。
我覺得就是這樣的一種表現,父母這樣做,孩子會產生很深的挫敗感,認為父母不懂我。
很多父母覺得,孩子哭有什么用,哭就是沒有用,不聽話,沒關系,你就哭一會兒,讓孩子哭完了,他就好了。
可是,真的哭過之后,他又會為什么會哭呢?
我覺得很可能是父母的過度保護。
在父母過度保護的情況下,孩子缺乏獨立自主的能力,也就不會有安全感。
小時候,我總是會看見我媽在廚房里炒菜,或者在陽臺上裝了水,她會干嘔一兩個小時。
后來我去廚房做飯,她就會沖我說:“你不行,你不要洗,我來做飯,然后她就會在旁邊玩手機,或者在你做飯的時候玩手機。”
我的腦子里就會不由自主地產生很多疑問:“媽媽不就是這樣嗎?她是在用手機放松一下嗎?”
“沒有啊!她是在用手機哄孩子呢!”
后來我把這個疑問拋給了弟弟,弟弟在一旁玩著手機。
我看著弟弟,也看著他的眼睛,對他說:“是啊,媽媽也是用手機來哄寶寶的。”
弟弟一臉認真地回答:“這個是你自己。”
“真的是這樣?我不想理由地理由多么充分啊!而且我也想聽你說,我其實也在想。”
我還是用手機去查了很多關于長時間使用電子產品的資料,也想知道更多的育兒知識。
所以,在她眼里,我真的是一個“深度手機”的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