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聽話的孩子媽媽嗎?
昨天晚上,我陪著兒子小兵在家里玩,一個一歲多的小家伙用玩具搭了一個高高的滑梯,上面有個大空球,在柜子里堆積起來,我和小兵一起玩,在另一個孩子玩沙子時,我沒注意看孩子,當時正玩得起勁,孩子被我吸引了過來,上前就要把手里的沙子搶過來。
我說:“呦!好孩子!能不能把沙子放回去?”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wěn)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xié)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小兵說:“是的!”
我說:“你先洗手,然后拿鏟子把小朋友的小手拿過來,拿過來?!?/p>
小兵說:“不行!”
我說:“不行!”
我拿起鏟子,孩子拿起肥皂,把它弄得臟兮兮兮的。
我說:“要不這樣吧,把小朋友弄得太臟了,你自己看著辦吧?!?/p>
小兵又拿起陽臺上的一個花瓶,在我手上玩了一會兒,花瓶里放了半盆的水。
我問:“你怎么啦?怎么又把水弄灑了呀?”
小兵說:“這是我的玩具小汽車的,不小心打碎了,你收拾起來好麻煩。”
我說:“不要緊,我來修理吧!”
小兵說:“可是,他就像是家里的寵物一樣,我們管不好,他爸爸媽媽要離婚了?!?/p>
我說:“哎呦,小兵,你怎么會這樣,我也不知道怎么辦啊?我是不知道該怎么辦啊,快把你的玩具收拾好,你想怎么辦呢?”
小兵主動說:“我先玩10分鐘,然后我再來收拾玩具,你就讓我玩10分鐘!”
我說:“你先用你自己的小汽車來玩吧,反正你家的玩具已經(jīng)都堆滿了,我現(xiàn)在就把它們都收起來吧。”
說完,我繼續(xù)看著他的玩具,只見他不緊不慢地說:“這是我的,還是我的?”
我說:“我自己的,你自己的,你自己看著辦啊!”
剛好我也快要氣炸了,我說:“你自己的事情要自己拿主意,我還管著呢,你怎么還是自己呢?”
小兵一言不發(fā),絲毫不理會我的叨叨,我越說越急,最后他氣呼呼地離開了家,自己回了房間。
反思:
其實,孩子也是想跟大人好好溝通的,但大人總是不理解他,不了解他的內心需求,那孩子在家里被父母的嘮叨聲打擾,內心的聲音就會越來越大,跟父母之間的代溝越來越深,不容易建立起良好的溝通。
溝通是門藝術,同樣的話,用不同的語言表達方式,結果也會完全不同。
教育界有一種說法叫“鯊魚效應”,是指的是一種正?,F(xiàn)象,如果家長總是強調孩子這也不行,那也不要說,什么也不要做,在“反”的作用下,反而會讓孩子的表現(xiàn)越來越差。
家長可以回想一下,自己在面對孩子的時候,有沒有給孩子設定一個“正向反饋”?
比如,在和孩子聊天的時候,用“你今天寫完作業(yè)了,我們一起去看場電影吧!”
用“你今天沒有完成作業(yè),明天就不能出去玩了”
這樣的說法就是在變相的鼓勵孩子,孩子會覺得自己是沒有完成作業(yè)的,是被否定的,從而會越來越?jīng)]動力,失去學習的興趣。
而用“寶貝,媽媽相信你可以做完這次作業(yè)”來代替“你一定要把作業(yè)做好!”
很多家長喜歡用“你真棒”,“你最聰明”,“你好棒”等諸如此類的話來夸獎孩子,但是對于孩子而言,沒有夸獎的力量,他們會更加以為父母只是在“鼓勵”他們,從而會更加依賴于父母。
孩子需要的是具體的幫助
如:“寶貝,媽媽看到你把水杯拿到了,很想要它,對嗎?”
孩子能說出自己具體的想法,得到父母的認可和理解,孩子會更加愿意去努力做好一件事情,而不是欺騙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