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歲孩子不聽話玩心大,不僅不服管,還喜歡打架,不服管教。
媽媽打他,他就跑去爸爸那里告狀,爸爸打他,他就去奶奶那里告狀,爸爸就氣得上去打孩子。
那孩子,最近成績下降,爸爸打他,孩子一氣之下跑回了家,趴在玻璃窗上,死活不肯下來,媽媽擰他也不回去。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媽媽,我不想去學校了,我想去同學家了。
爸爸,我不想去學校了,去同學家不行嗎?
孩子每次說不想去學校,都會說“可是不去學校怎么辦呢?我不想去學校了。”
每次都跟他講道理,可是沒用。
這幾天孩子的情緒一直很低落,我給他報了這個寒假班,也因為孩子覺得帶他太累了,還有幾天都是在家休息,又在家休息了。
沒想到孩子直接就跟我說:“這個寒假我也不想去學校了,我要回學校了。”
也就是說,孩子的這些想法,我也不認同。
因為我見過太多因為孩子不愿去學校而抓狂的家長,也見過很多孩子因為不想去上學而哭鬧的家長,最后才發現,孩子厭學,才是最讓人著急的事。
那些厭學、拒學的孩子,不是以前的孩子了
而是我的孩子
經過與孩子的反復溝通,我發現,原來孩子不是以前的樣子了。
他變得不再是那個喜歡嘰嘰嘰喳喳喳喳喳喳喳不停叫嚷的乖孩子,而是個有想法有思想的小男孩。
他就像變成了一個偏執+倔強的小男孩,我感到崩潰、沮喪、無奈,既想不通,也為自己的無能感到難過,但是也為了孩子他已經盡了最大的努力去幫助他。
為了孩子他放棄了很多東西,放棄了很多夢想。
可是為什么會這樣呢?
因為他內心的傷痛已經夠多了,而且他已經有足夠的力量去面對這些傷痛。
當他的痛苦、憤怒、焦慮一點點消散,他的注意力也會回到自己身上,重新投入到學習中。
你看到這個孩子,這個家就會是充滿希望和愛的。
這個家就會是一個家的希望,這是一個家的傳承。
圖片來源于網絡
二、家長在教育中要覺察孩子的需要。
家長經常會被孩子的成績所迷惑,是不是孩子對學習有些許的“熱情”,是不是他在學習中找不到樂趣,是不是他在學校里受挫了,也有可能是積攢到消極的負能量,或者是我們忽略了孩子的需求,破壞了孩子的自尊。
要想走出這樣的困境,我們要學會覺察自己的需求,可以看看以下這三個方面:
第一、客觀地看待孩子玩游戲這件事,跟孩子一起分析玩游戲這件事利弊。
如果孩子能夠認識到玩游戲只是一個行為,并且我們可以控制住自己,那么我們可以把這個行為與孩子的年齡、性別、年齡的相匹配。
我們要客觀地看待游戲的價值和意義,而不是給孩子貼上“沉迷游戲”、“不聽勸”、“屢教不改”的標簽。我們需要根據孩子的年齡,和孩子溝通,分析游戲的弊端,并且告訴他“我們也擔心你玩游戲影響學習,但我們希望你可以在不影響學習的前提下玩,這段時間你可以玩游戲,但玩游戲可以,但是你要合理安排時間,如果你拿起手機就要控制玩游戲的時間。”
讓孩子認識到這一點,從而慢慢減少孩子玩游戲的時間,要有耐心。
第三步:幫助孩子尋找新的興趣
如果孩子對于某件事情有興趣,那么,家長就可以和孩子一起,通過其他的興趣愛好來替代玩手機的時間,比如說帶孩子去戶外活動、讓孩子去做一些感興趣的事情,讓孩子的生活變得豐富多彩,這樣孩子玩手機的欲望就會慢慢下降。
以上就是我們為大家總結的孩子喜歡玩手機的五個原因,如果家長實在找不到,就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使用手機的計劃,保障計劃,督促孩子按計劃執行,要執行計劃就是要求孩子要嚴格執行,不能因為孩子玩手機而妥協,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