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聽話打孩子屁股的動畫短片在此《媽媽的消防》里其實很常見,里面講述了這么一個故事,叫《哪吒》,故事是在一個印度家庭中發生的。
有一天,爸爸下班回家,發現兒子不見了,慌忙四處尋找,在一家人的地毯附近發現了一具瘸腿獵物,獵狗計劃著趕緊追上獵狗,卻怎么也追不上。
獵狗拼命追下去,然而還是沒有找到,獵狗開始呻吟和顫抖,它很快就將獵狗的尾巴收起,因為它需要騰出足夠的時間來保證獵狗能夠趕到。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幾個月后,獵狗發現了逃生機會,趕到后就趴在地上呻吟和顫抖,就好像獵狗犯了錯誤一樣。
可是,獵狗并沒有逃跑,它只是憑借著自己的本能,繼續不停地趴下去,直到把獵狗趕到它的面前。
可是,它根本就聽不懂人在說什么,也聽不懂人在說什么,只是聽不懂。
這就是因為過度疲勞的大腦被注射了一種抑制性的大腦“懶惰”,這種惰性會阻礙智力的正常發揮。
還有一些學生,看似在學習,實際上思想早就不在腦子里,“拖延”“不認真”“不努力”“沒出息”等等,都會影響到孩子的學習成績。
這就是盲目跟從他人身上學的后果。
3
盲目跟從他人身上學,沒有主見
有些學生,看見自己跟不上老師、同學們的進度,學習積極性很低,做什么事都要父母幫忙,
沒主見,對學習沒有耐心,不懂得付出。
這樣的孩子,在考試中也很難得到好成績。
鄰居家的小林就是這樣的孩子,從小就總是跟在媽媽身邊,到了考上大學,她依然不能適應環境的變化,從而非常的自卑。
有時候,小林自己一個人默默的哭,她媽媽都不知道。
后來,她考上了一所大學,但她沒有跟媽媽說,直到有一天她自己打電話回家,告訴媽媽“我有病了”。
媽媽才發現,小林學習成績不好,是因為在學校很少聽到來自媽媽的肯定,甚至連同學們的鼓勵也沒有,覺得自己的努力太失敗了。
小林對自己非常失望,覺得自己根本沒有用,甚至開始厭惡自己的父母,想逃離這個家庭。
為什么孩子會叛逆?
心理學家皮亞杰認為,孩子一生中會有三個叛逆期,
2-3歲時是孩子的第一個叛逆期,稱為寶寶叛逆期;7-9歲左右是兒童叛逆期,稱為兒童叛逆期;12-18歲是青春叛逆期。
孩子叛逆的三個階段分別是什么時候
1、兩歲左右是孩子的第一個叛逆期,這個階段是孩子自我意識的形成期,孩子希望自己能夠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而不希望父母的參與。他們開始有自己的想法,開始有自己的小情緒,覺得有小秘密了。
2-6歲,孩子的第二個叛逆期,也就是青春叛逆期,這個時候孩子的自我意識剛剛萌發,且情緒不穩定,喜歡跟父母對著干。
3、孩子7-9歲的叛逆期,孩子的情緒控制力都非常差。這個階段的孩子,他們喜歡把自己跟父母搞破壞,把自己的玩具搞得一團糟,把自己的房間搞得一團糟,把自己個子很高的娃掛在嘴邊。
4、家長發現孩子有以下的行為,說明他進入了青春叛逆期
家長該如何引導孩子度過叛逆期:
1、尊重孩子的意愿
孩子進入青春叛逆期,通常是他們有自己的想法,這個時候,家長要做的就是尊重他們的意愿,尊重他們的意見。不要認為孩子的想法就是錯的,就算錯了,也應該鼓勵孩子再做下去。只有這樣,孩子才能成長為一個獨立自主,勇于承擔責任的人。
2、不要過度限制孩子的自由
家長在面對青春叛逆期的孩子時,最不能被激惹的就是,只要他們有意愿,家長就不會放任自流,大包大攬,因為管得太多了,只會激起孩子的反抗心理。
但是我們要告訴孩子,他們已經長大了,有自己的想法,要有自己的獨立的思想,有自己的獨立的邊界。當孩子長大以后,他們更想要自己有獨立的空間。不喜歡被父母約束,被家長控制,甚至有的孩子因為父母不滿足自己的期待和欲望,而不愿意和父母來往。
所以,不要過度限制孩子,多給孩子一些自由,尊重孩子的想法,讓孩子能夠獨立的做出自己的選擇。
為人父母,身為父母,一定要尊重孩子的想法,不要把孩子的想法和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孩子,不要以為是為孩子好的事情,就強制性地讓孩子聽從自己的。孩子不喜歡吃蔬菜,父母可以告訴孩子,蔬菜里面含有很多有益的水果,如果不想吃,可以不吃,但是父母的態度要堅定,這樣孩子才能接受,同時也不會被孩子所想所做所想所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