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聽話天天說管用嗎?你家孩子只是初 萌 花
今天中午吃飯的時候,有個媽媽和我說,她的孩子經常說各種各樣的理由,威脅他要穿衣服、上洗手間、不要吃東西、要把玩具扔垃圾等等。剛開始我和孩子聊了一會,孩子告訴她她,不能讓她為難,只有在自己的房間,自己的玩具才是自己的。
就這樣,孩子收拾完了房間之后,媽媽很高興,說道:“你這么懂事,這么乖,而且一直都這么努力。”聽完媽媽的話,孩子一臉高興的說:“媽媽,我好喜歡你這個好朋友。”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其實媽媽的這個回答,是在強化孩子的“自我效能感”。孩子相信自己可以做到,自我效能感就會激發出來。因此,父母要通過鼓勵來激發孩子的自我效能感,當孩子愿意和你交朋友時,往往就能夠獲得他的幫助。
而父母對孩子的反饋是孩子最需要的,當孩子被父母正向積極的反饋所認可時,孩子會在這個過程中不斷的提升自己。
第三步:讓孩子體驗到自律帶來的成就感
孩子總是覺得自己很好,可以讓自己變得更好。如果孩子一直有機會被家長看到,獲得家長對自己的肯定,他會很有信心。所以,家長可以讓孩子體驗到自律帶來的成就感。
例如,孩子在學習上取得了一定的進步,家長要及時鼓勵孩子。通過這種鼓勵的方式,讓孩子體驗到學習的成就感。
在父母的肯定和鼓勵下,孩子會越來越有成就感,對學習充滿了信心。
第四步:讓孩子體驗到自律帶來的價值
父母要以身作則,在日常生活中做出自律的榜樣,盡量用行動告訴孩子,自律是為了更好的自己。
比如,父母可以告訴孩子:“我理解你的感受,如果你是我,你會怎么做?”
有時候孩子會氣餒,但他畢竟是孩子,又不是家長。
父母如果將自己的生活習慣帶入到孩子的生活中,孩子自然而然也會習得自律。
父母也可以向孩子提出建議,讓孩子自己思考,為自己負責,同時也可以向孩子提出建議,讓孩子對自己的生活有所憧憬。
最后,做個自律的父母。
有些家長朋友跟我說,自己經常會忍不住看手機,然后催促孩子趕緊去寫作業,去看書。自己卻在一旁閑聊時刷視頻、看視頻。
孩子總能找到機會看手機,有些家長卻說:“我能怎么辦?!”
要想讓孩子自律,就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首先,家長要以身作則,
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以身作則,不在家里耍手機、打游戲。
其次,多和孩子溝通交流。
孩子之所以喜歡玩手機,就是覺得無聊,沒有人陪他玩,手機可以隨時隨地玩。
所以,建議家長平時多抽出時間陪伴孩子,和孩子互動,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溫暖和樂趣。
最后,和孩子約定玩手機的時間,不要超過規定時間。
當然,父母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一個規則,比如每次玩手機的時間不能超過20分鐘,如果超時就要扣除下次玩手機的時間。
另外,父母也可以把玩手機的時間作為獎勵,鼓勵孩子去完成一些家務,做一些運動,幫忙做家務等,以此來培養孩子的興趣。
以身作則,樹立榜樣。
孩子喜歡玩手機,多半是因為父母在家里太無聊,沒人陪他玩。
所以,父母應該多陪孩子,放下手機,陪孩子一起讀書,陪孩子一起運動,陪孩子一起去看電影、去游樂場,陪孩子去參加一些親子活動。
當父母以身作則的時候,孩子才會愿意模仿,一起做一些事情,學會自我管理。
第三,以身作則,樹立榜樣。
俗話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如果父母天天玩手機,卻要求孩子放下手機學習,孩子是很難聽進去的。
如果家長天天玩手機,卻要求孩子放下手機學習,孩子是很難聽進去的。
父母不玩手機,陪孩子學習,孩子會專心學習,不用父母一邊學習一邊監督,孩子也不會有太多的逆反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