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聽話揍視頻外國網友,竟然是因為網絡平臺有拍視頻的視頻,于是她立馬發布在了網上。
有的網友開始羨慕這種干啥不行、愛學習的視頻,還在群里“炫耀”了一下自己。
看了這個視頻后,下面這些點贊點贊聲是屬于網友最好的回答。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視頻中的小女孩還被逗得哈哈大笑,自己的爸爸開啟了視頻吐槽模式,媽媽也是非常開心的。
視頻中的爸爸非常的“厲害”,可能是受到了其他人的刺激,這對于一個笑容滿面的小女孩來說是一件非常開心的事情。
小女孩最后表示:“爸爸,你看,這就是我長這么大的一個過程。”
原來這位爸爸平時不怎么樣,她一看到女兒坐在沙發上,就很緊張,一直催促女兒,可是女兒一直沒有行動,而且還一直被媽媽吼。
后來這位爸爸終于忍無可忍了,怒吼著自己的孩子說:“我是你媽媽,你就得聽我的!”
網友這才意識到自己已經做錯了,原來這位爸爸是因為孩子學習,爸爸沒耐心,說了一句:“這有什么,你必須學。”
聽到爸爸這么說,小女孩眼圈瞬間紅了,這才哭得更慘。
有人說,世界上最好的父母,就是父母對孩子有著恒常不變的愛。
04
父母怎么愛孩子,孩子就會怎么對你
作家龍應臺曾經說過:“父母跟食物一樣,都是有保質期的。”
孩子出生后,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但孩子到了青春期,就是一個對父母的重新審視。
很多父母認為,孩子到了青春期,自己就要失控了,管不了了,總想著替孩子做決定,總想多掌控一些。
可孩子畢竟是孩子,他們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生活,有自己的權利。
每個父母都是愛孩子的,如果父母能懂一點控制自己的情緒,就不會對孩子造成傷害,就不會對孩子造成傷害。
在父母情緒失控的背后,往往是因為無法承受和承擔自己的情緒。
所以,愛孩子,我們首先要學會接受自己的情緒,接納自己的情緒。
這是一種最簡單的、最客觀的認識。
而不是說,你那些不好的情緒,怎么能把你帶到這個世界上來?這是不可能的,因為我們沒有辦法對自己的情緒負責任性,也沒有辦法,如果你只能忍著這份忍受著這份忍受著的情緒,就會對你造成更大的傷害。
這就是“以暴制暴”,當你忍住了脾氣,等你的情緒平復下來,告訴孩子,其實你為什么生氣,你為什么要這么做,你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想法,我們都冷靜一下,等你情緒平復下來,再和孩子溝通。
這樣的話,孩子才能聽進去,也愿意接受父母的意見。
“當你冷靜下來的時候,就可以告訴孩子,你為什么要這么做?我們希望能夠幫助你,讓你真正想到你的原因。”
04 以身作則
很多父母總是抱怨孩子脾氣差、愛哭鬧、不聽勸告。但其實這并不是根本原因,孩子只是想引起父母的注意,希望得到父母的支持,讓他們有機會敞開心扉,來告訴他們如何解決問題。
就像開頭說到的小男孩一樣,他想告訴父母,可是他看到的卻是媽媽在不停地責罵他,于是就忍不住了,想要哭。
這樣的行為不僅對父母造成了心理傷害,同時也讓他們越來越不愿意溝通,總是在情緒漩渦中掙扎,導致了不懂事、不會溝通、沒有耐心,變得“沒有禮貌、不講理”。
同樣的問題,當孩子發脾氣時,我們為什么總是不懂事,總是不理解他們?是因為我們對孩子愛錯了嗎?還是因為我們對孩子的愛錯了?
實際上,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溝通是在幫助孩子解決問題,幫孩子建立自信,培養他的共情能力,讓他在未來的人生中成為一個善于傾聽的人,成為一個善解他人的人。
當我們知道了如何提高孩子的情商,明白了如何溝通的方法和技巧,孩子也會更有同理心,更加愿意與我們合作。
在今天這篇文章里,我們想重點談到的是培養孩子的共情能力。也就是所謂的“三感力”:
“力”就是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也就是我們要做到的一個“覺”,有些事情可以分開來處理,但有些事情絕對不能分開來處理。
“移情力”就是如何看待自己和他人,進而在這種關系中體驗自我成長、成熟、照顧他人的能力。
“愛”就是我們要學會愛自己,而不是自私、任性、狹隘、沖動。
父母不要對孩子要求太高,不要給孩子太多壓力。同時,也不要把自己的期待強加給孩子。
“移情力”就是為了減輕孩子的心理壓力,使孩子保持與我們的溝通,和我們的情感交流,從而使我們從內化的思想觀念上得以實現人格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