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珍惜和孩子相處的時間,主動表達對孩子的愛
父母在孩子出生起就要擔負養育的責任,不要貪圖安逸或者借口工作忙碌,把孩子放在老人家不管。如果確實工作很忙,有條件的,建議和孩子一同與老人居住,或者晚上接孩子回家。大家肯定會問,剛出生的孩子到3歲,不懂事,記憶力不強,可以不用太在意。所謂3歲看大,很多教育是潛移默化的,不可以忽視。每天,我們工作回家如果早,會給孩子唱歌、講故事、做游戲,抱抱。時間晚了,就在早晨抱抱,短暫的交流。周末孩子醒了,我們也就和孩子同步,抓緊時間享受親子時光。平時注意自己的言行,做孩子的榜樣,培養孩子看書的興趣,從故事中明事理。孩子讀書了,我們通常會在其睡前聊聊天,講講學校有趣或者不開心的事情,我們會站在孩子的視角分析情況,說出我們的看法,我們也會交流單位的事情,給孩子分析過程,聽孩子的意見,然后抱抱。早上送孩子上學,在路上也可以交流。
第二、培養孩子時間管理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什么時間做什么事情可以和孩子商量,注意不拖沓,說到做到,有原則。比如看電視或者打游戲,規定周末每天2小時,自己安排,盡量不超時。在即將結束的前10分鐘,每隔5分鐘提示孩子,讓其做個言出必行的人。有些家長說孩子就是很喜歡打游戲,怎么辦,其實家長不需要過于焦慮,多安排孩子的興趣愛好,體育項目,或者搞家庭出游活動,讓孩子親近大自然,這樣可以釋放孩子的精力,轉移對游戲的興趣。孩子上學后,要讓孩子回家抓緊時間做作業、預習和復習,必要時根據孩子的作業量適當規定完成時間,計時完成,但需量力而行,不可過于激進,孩子在時間內完成要及時表揚。節省出來的時間,鼓勵孩子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看自己喜愛的書,下棋,玩積木,戶外運動等等,周一至周五不玩游戲,我們也不會在孩子作業時看電視。
第三、父母的矛盾私下解決,不影響孩子的情緒
夫妻雙方出現矛盾,不當孩子面爆發,這是原則。即便偶爾出現,有一方會告訴孩子會盡快主動處理,沒事的,讓孩子放心。
第四、仔細觀察孩子是否面臨困難,幫助分析解決,解除孩子的焦慮情緒
比如孩子學習有所下降,家長一定要和孩子耐心分析,孩子情緒不好時,暫時擱置,等孩子恢復后在愉快討論,找到解決的辦法。要告訴孩子,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如果是學習方面問題,可以老師、家長幫助或者找好的培訓機構選擇孩子喜歡的老師培訓提高,建立孩子的自信心。孩子有時偶爾也會頂撞父母,但要看性質,分情況,先冷處理,待緩和后開誠布公的談。孩子升學期間,父母要淡定,不要露出緊張的情緒影響孩子,要告訴孩子只要努力了,什么結果都接受,輕松備考,家長會和他們一起面對,找到適合的學校,重新揚帆起航。
第五、平等對待,尊重為主,互換意見
家里只有2個大朋友和小朋友,放下家長的架子,蹲下來聽取孩子的意見。我經常會問孩子“我啰嗦嗎?如果有時媽媽控制不住,請及時提醒媽媽”,當然,我也時常提醒自己同樣的話盡量不說3遍。有一次孩子說“有個補習班我一點也不想上,沒用”,我就告訴孩子你可以說明理由,如果合理,我們可以終止。培訓都是和孩子商量報的。孩子自己有房間,我們約定不反鎖門,但是我們進入時會敲門,孩子從不會反鎖。還有更重要的是孩子犯錯,成績下降等等只能父母在家和孩子討論,不要到處講,更不可當著小家庭外的其他人講,保護孩子的尊嚴和隱私。
第六、耐心,不可動手打孩子,不說不要你之類的話
比如你給孩子講知識,或者孩子有題不會,一定要有耐心,切不可在孩子面前抓狂,發怒,責備孩子笨。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長,有時候有些知識在大人眼里簡單,但在孩子那個年齡段確很難。我們可以讓孩子問老師或者同學,然后回來當小老師給我們上課,講講解題思路。也可以過陣子再教,不要著急。多在孩子面前表揚進步之處。打孩子,小時候表面上有效,但孩子內心是不接受的,大了再打,只會促成逆反。在孩子小時候說不要你,可能會給孩子造成心理陰影。
第七、不要放大孩子的缺點
家長可以委婉的講如果你可以這樣這樣改進,那就很棒了。不要揪著不放,反復說,這樣只會適得其反。原則性問題,一定要嚴厲,一次性中肯地分析,讓其心悅誠服的接受并改正。
一個家庭迎來小可愛的到來,是多么幸福,陪伴孩子成長,是父母最重要的責任,從現在開始,用你的愛呵護孩子,成為孩子的無話不談的好朋友,那孩子叛逆期會悄然離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