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多面前孩子更是不聽話,曉筠和愛人認為孩子不聽話,但在曉筠和孩子交流了很久,始終沒能說出孩子的真實想法。
“你到底怎么回事?”曉筠說,為什么自己明明是孩子,到了說的時候孩子卻不聽。
“要怎么辦啊?”孩子直接撂下一句話,這不是他第一次這么說了。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曉筠回憶,很長時間孩子在幼兒園里總是哼哼唧唧的,老師講的他根本聽不懂。
自從他生病后,孩子的學習成績明顯下降,老師詢問了其他同學家長,發現孩子更專注于玩游戲,時不時還掉眼淚,家長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之前總是怪孩子不聽話,有一次半夜喊他吃飯,他回答說要先不吃,后來再問了才發現,他想先前的那套吃著飯的事情,是他爺爺買了一把水果刀,給他爺爺砍掉的。”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很大一部分也會被“分離焦慮”所困擾,所以他們會在“分離”這件事上表現出來。
孩子學會了跟著父母一起行動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從“嬰兒”逐漸過渡到“幼兒園”,從“小朋友”逐漸過渡到“小朋友”,正是他們探索自己、適應環境,適應環境,建立人際關系的階段,孩子在這一過程中逐漸地感受到了與家人相處的樂趣。
此時,在家中父母的協助和配合下,孩子就能夠慢慢學會自己在家中做力所能及的事,學會如何跟家人相處,學會融入集體生活。
2歲以后,進入到“小社會”的孩子,認知能力迅速發展,社交能力也在提高,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逐漸學會照顧自己,想要什么需要什么,但并沒有口語表達能力,通過表達能力的培養,孩子就能夠進行真正的社會交往。
3歲以后,孩子逐漸形成了社交技巧,能夠識別他人情緒,在與人交往中,能夠靈活地處理自己的情緒,表達自己的情緒,不再是只聽別人的話。
二、自我意識萌發階段
孩子兩歲以后,自我意識萌發,對于自己的能力有了進一步的思考,開始意識到自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會突然意識到自己不再是一個小孩子了,要融入集體,所以就會有情緒產生,并且逐漸有了自我意識。
一般情況下,孩子的自我意識萌發,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自我意識萌發期。
從這個階段開始,孩子對自我的認識和認知發生了飛速發展,他們渴望得到別人的尊重,渴望自由和獨立,希望得到成人的信任。
二是自我意識萌發期。
這個階段的孩子已經可以分清自己和別人的區別,當他們的想法與大人的做法不一致時,也會表現出強烈的不信任的感覺,會表現出固執己見,這對孩子的未來的自我意識和行為能力是極其重要的。
三是表現出堅定的意志力。
這個階段的孩子擁有的積極的自我意識尤為重要。很多孩子雖然有了一定的獨立意識,但是卻仍然對父母的一些要求,事事都要聽從父母的意見,否則就是“不孝”和“忤逆”,而且經常把“不孝”掛在嘴邊。
父母雖然感覺到自己的權威受到了挑戰,但是又很想在孩子面前樹立權威,所以他們總是無條件地滿足孩子,至于孩子想要什么,他們都會無條件的滿足。只是這樣會使孩子無法建立自己的自我意識,這樣的孩子長大后,他們往往就會認為自己就是家長口中所謂的“好孩子”,所以即使他們已經有了自尊心,但是卻不愿意接受別人對他們的尊重。
其次,想要父母對自己進行管教,父母要做到以身作則。
父母對孩子的管教要言行一致,首先自己要以身作則。如果父母們連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怎么去要求孩子做好呢?有些家長自己沒有做到的事情,卻要求孩子去做到呢?
比如在規定孩子的學習時間內完成作業,或者要求孩子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某些事情,這樣的做法自然會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讓孩子故意不配合。
最后,要給予孩子一定的時間,不要每次都用一種負面的語言去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