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五歲的孩子越來越不聽話?
為什么明明已經長大,卻做事情什么都不聽,做事也總是很叛逆,并且叛逆得很厲害?
為什么孩子不愿意和父母溝通?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為什么孩子不再愿意和父母溝通?
而且孩子從心底也不認同父母,甚至逐漸失去與父母交流的欲望,被父母冷落,被父母責罵,甚至被父母用臭襪子把孩子“踹”出家門,結果孩子出現了非常嚴重的逆反心理,我行我素。
其實很多父母在孩子心里,就像“一條繩子”和“枷鎖”,使得他們就像那把“潘多拉的魔盒”,難以割舍。
問題出來了,父母到底該怎么做,才能正確地教育引導孩子呢?
1、要學會尊重孩子,與孩子平等溝通
《小歡喜》中,英子和方一凡本來是同班同學,他們在一起聊天,聊得來,英子把頭埋在方一凡的懷里,不肯睡覺。
英子還是個小學生,很懂事,可能是因為學校允許帶一個手機,或者說擔心那時候手機的問題太過于復雜,所以想用手機哄著他。
宋倩和英子一直沒怎么說過孩子,等孩子上了初中高中后,宋倩發現孩子不再像小學階段那么聽話了,跟他說什么話都不愿意搭理。
孩子正處于青春期,有自己的想法和秘密,家長還沒必要總是偷偷摸摸孩子,只要細心觀察就會發現。
這樣的孩子青春期都會很叛逆,如果家長跟孩子之間的相處,缺乏溝通交流,就會讓孩子叛逆的情況越來越嚴重。
01
青春期的孩子,情緒和性格上會發生變化
,比如說非常喜歡跟朋友在一起玩,家長不要總是把事情歸結于孩子的錯,這樣會讓孩子變得更加叛逆,孩子更加不愿意聽家長的話,甚至會對父母產生厭煩。
02
青春期的孩子,最怕的是家長的嘮叨
青春期的孩子,最怕父母的嘮叨。嘮叨,幾乎是每個家長都會遇到的,畢竟,青春期的孩子最難管,嘮叨也是孩子最煩的。
但是家長要知道,嘮叨,其實就是一種無用的教育方式,不僅對孩子,也對自己。
青春期的孩子,最討厭的是家長的嘮叨
。
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自我意識高漲,認為自己的想法、見識、眼界都是正確的,這個時候,父母就會不由自主的嘮叨。
事實上,在父母看來,嘮叨,是一種“強壓”的方式,孩子就必須聽父母的。
但孩子從呱呱呱墜地開始,就開始學習“走路”、“吃飯”、“睡覺”,每一件事,都需要父母重復地重復,直到孩子能完全理解為止。
但是,父母忽略了一點,孩子在不同成長階段,學習的方式和方式也是不同的。
孩子1歲前,父母需要為孩子提供一個穩定的生活環境,養育的重點在于及時滿足孩子的各種需求;
孩子2歲以后,父母就需要更多的耐心,需要更多的關注,從而保證孩子的安全感更足。
對于2歲以后的孩子,如果需要時,要及時響應,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的行為規范,培養良好的性格。
“我要當醫生,給寶寶看病”“寶寶吃糖會長大便拉臭臭”“寶寶要拉臭臭,晚上睡覺不能蓋被子”……
當孩子3歲以后,可以經常用這些句子跟父母交流,鼓勵孩子勇敢,正確地表達自己的需求。
父母要正確地引導孩子
:尊重孩子的個體差異,注意傾聽孩子的需求;鼓勵孩子大膽嘗試自己的活動;鼓勵孩子大膽探索與人交往;給孩子一個可以自己去探索世界的安全港灣;如果孩子不想去幼兒園,可以告訴孩子幼兒園里有很多好玩的東西,然后讓孩子自己選擇去幼兒園;鼓勵孩子自己穿衣服、褲子、鞋子,鼓勵孩子自己選擇穿襪子、鞋子,鼓勵孩子自己決定今天穿哪件衣服,讓孩子能夠在不斷嘗試的過程中不斷地探索、不斷地動腦筋。
2、 鼓勵孩子獨立去解決問題
比如上面的例子,當孩子獨自面對問題時,家長不要一味的去幫助,這樣會讓孩子慢慢開始自我否定,對自己失去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