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在家不聽話怎么教育?聰明的家長都會說“是蠻乖巧的”。
可是,育兒專家和各位爸媽聊過這個問題,發現二者存在的差異。
前者是一個育兒領域的佼佼者,后者是一個小大人。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小孩子們習慣了順從父母,父母的教育方式跟平時有很大的區別,他們學會了在行為上討好父母。
所以,當孩子在家里不聽話、跟父母說話時,父母第一反應是憤怒、傷心,第二反應是“什么?這孩子不學好,還敢不聽話?”
01
憤怒是一種情緒,會讓我們頭腦中的弦不斷地敏感起來
童年時期的孩子,就像一個“小大人”。
他們喜歡自己做決定,
喜歡自己思考,自己獨立解決問題。
很多父母怕孩子磕著碰著,
孩子一旦受傷就不敢再去管了。
他們習慣性地給孩子吃不喜歡的東西,
哪怕自己心情不好,
孩子都不肯去給自己吃。
為了孩子的健康,
他們只有順從孩子,
只為了孩子的健康。
可是這樣的父母真的好嗎?
很可能會出現這種情況,
一方面是父母自己的脾氣太暴躁,
另一方面是孩子從內心里面已經非常排斥父母。
在這種情況下,
孩子就會對父母產生怨恨,
他們也會做出一些過激的行為,
導致親子關系惡化。
當然還有一種父母,他們往往沒有意識到,
對孩子的情緒管理能力和逆商培養,
只要孩子脾氣大,容易沉迷于手機,
作為父母,難道真的要等到孩子出了問題之后,
才開始懊悔嗎?
所以,我們一定要明白,
孩子玩手機,只是一種情緒的宣泄,
它并不是真正的問題,
也不是我們強加在孩子身上,
要知道,
孩子才是生活中的主角,
他有自己的選擇。
而我們要做的,
就是守住底線,
溫和而堅定地堅持自己的原則,
堅持自己的原則。
孩子為什么不聽我們的?
因為我們在使用手機的過程中,
沒有考慮到孩子的內心想法,
使用手機的時間太長,
孩子內心是崩潰的。
在遇到孩子不聽話、哭鬧、離家出走、沉迷手機等情況的時候,
我們有沒有耐心,
陪他一起成長呢?
如果我們一味地想要孩子改掉壞習慣,
講道理、發脾氣、指責孩子,
孩子是不會聽我們講道理的,
我們也是做不到心平氣和地與孩子溝通。
更重要的是,
當孩子發脾氣的時候,
我們能不能放下手機,
認真傾聽孩子,
認真對待孩子的需求,
這才是做父母最應該做的事。
傾聽是一切溝通的前提,
沒有傾聽,我們就不能取得良好的溝通效果。
但是,傾聽還有其他方法嗎?
說起來簡單,做起來也不難。
★ 傾聽有三個基本原則
★ 一是傾聽孩子的感受
。
孩子說出來的話、說出來的事,
不管是開心的還是生氣的,父母都要耐心地傾聽孩子。
★ 第一個原則是傾聽孩子的感受
。
當孩子說完自己的感受,父母可以說:“你覺得我現在很難過,因為我發現你今天真的很想和我說話,你昨天晚上睡覺前,又說了那件事,今天上午我一直在外面玩,聽了你的表現,我感到很擔心,”
★ 第二個原則是共情理解
。
孩子說:“今天早上我在路上看見一個男同學給我梳頭,梳頭的時候忽然把我的頭發弄掉了。”
媽媽說:“哦,那是什么原因?”
孩子說:“我看見他把頭發弄掉光了。”
媽媽說:“是不是有什么讓你很難受的事情,可以跟我說說嗎?”
孩子說:“嗯,我把頭發弄掉了。”
媽媽說:“看來你是想幫我跟我說說,好嗎?”
孩子說:“嗯,我感覺我梳頭好像也沒有那么難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