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歲孩子不聽話可以讓哭么?
前幾天陪著老婆學會了“哭”這個成語。視頻里,孩子哭哭啼啼的小臉在哭得喘不過來氣,大人還以為是孩子沒吃飽。
還好我在家把孩子哄好,放心給他睡覺,不然孩子突然就哭鬧不聽話,我跟老婆都有點不敢管。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但是這個詞竟然在某平臺上火了,視頻里,有位老師在一個名為“怪孩子”的節目里,把孩子扔進了水桶里,孩子便哭著喊著要拿錢去買玩具。
老師讓孩子把家里所有玩具、衣服全都撿起來,可孩子卻說:“找不到。”
她心里很無奈,但是她也只能跟著孩子一起找,但她也沒有找到………………
最后她將這些玩具全部扔掉,這件事情才算是告知。
冷靜后,她思考了一下,這個孩子到底是想通過這種方式來達到什么目的呢?
經過她的教育,這個孩子后來后來被評為“小藝術家”,演技也十分卓越,曾獲得了美國六一兒童節的最佳表現獎。
可見,面對孩子的壞情緒,我們應該嘗試用“流淚”和“畫畫”兩種方式來化解,而不是以暴制暴。
這兩個孩子也被夸贊“畫得真好看”,這其實是一種情感認同,他們也知道什么叫做“感情勒索”,或者稱贊的詞。
如果孩子真的因為“表達不出來”而引起了家長的注意,我們要善于引導,比如:
● 面對孩子的不良情緒,我們要幫助孩子“深呼吸”,用引導的方式讓孩子正確認識自己的負面情緒
● 面對孩子的糟糕情緒,我們要“回應”,用認同的語言幫助孩子接納它
● 面對孩子的困境,我們要學會傾聽,讓孩子的情緒從你的語言里“走出來”
● 當我們能夠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到”孩子的情緒時,孩子就會“感受”到你的愛。
要接納孩子的負面情緒,我們可以用一些小技巧,幫孩子把情緒表達出來
● 當孩子想要幫助媽媽做家務的時候,我們可以說“媽媽也想幫助你,但媽媽還是想幫你”
● 當孩子感到難過傷心的時候,我們可以說“我知道你不開心,你傷心,但媽媽也不知道怎么做你才會好”
● 當孩子犯錯誤的時候,我們可以說“媽媽也會難過,我們一起來解決問題好嗎?”
我們的目的是要讓孩子不再難過,但這其中的“溫柔”對于孩子來說是遠遠不夠的,而“以暴制暴”只會讓孩子的情緒“雪上加霜”。
“以暴制暴”的教育方式其實就是一種不平等的暴力,是一種以暴制暴的教育方式。
當孩子犯錯的時候,我們選擇以暴制暴,是為了發泄我們的情緒,但這樣做不僅起不到教育的目的,反而會更加傷害孩子的自尊心,打擊孩子的自信心,也會影響親子關系。
我們要在孩子沮喪的時候,鼓勵他說出自己的感受,并告訴他,我們家是不會以暴制暴的,想要讓孩子意識到問題的解決之道,我們就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的感受。
這樣孩子才會更加愿意向父母傾訴,父母也更容易引導孩子從情緒的泥潭中走出來。
2、家長適當地傾聽和解釋
孩子們也是渴望被傾聽和理解的,他們也是需要被理解的,只有當孩子的情緒得到了理解和關愛后,他們才會向父母吐露心聲。
比如,當孩子哭鬧著想要自己在房間里玩,不想陪著父母玩時,父母可以明確告訴孩子:“我在忙著工作,如果你需要媽媽的時候,我會過來陪你。”
家長的理解和解釋風格,是打開孩子心扉的鑰匙,讓孩子能夠放松下來,更加正確對待自己的情緒。
3、自我檢討
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經常會自我貶斥責,并且將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孩子。
比如,孩子平時做作業磨蹭,如果家長會說:“你看看你這個磨蹭什么,連這都做不到”,孩子可能會更加的磨蹭。
家長總是希望能夠得到別人的關注,孩子在做作業的時候,家長會說:“你趕快做作業,作業做完了沒有?”
孩子就會覺得不被重視,也會更加的磨蹭,于是家長在一旁不停的說教,從而加劇了孩子的磨蹭行為。
孩子本身比較小,在孩子磨蹭的時候,家長要做的就是不管孩子,等他自己的事情做好了,再告訴孩子怎么做,也要講究方法,這樣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今日話題:你家的孩子有沒有磨蹭的時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