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不聽話屢教不改,還要打罵嗎?
小孩子喜歡亂丟東西,摔打東西,讓他把東西收拾起來就嗷嗷大哭。這是很多家長經常犯的問題,孩子喜歡亂扔東西,尤其是大人喜歡看到孩子摔東西的時候,一邊喊一邊阻止,小孩子的手抓住大人的手打人,要不孩子就會大吵大鬧。這讓家長很頭疼,我們很多人都會用這種錯誤的方法,就不知道該怎么管孩子了。
小孩子摔東西,可能很是讓人頭疼,那我們有沒有必要對孩子的這種行為不采取暴力的手段呢?當然有,但是我知道一些家長錯誤的方法,也有一些無奈,那就是孩子哭鬧的時候,家長不經同意,就會給孩子的錯誤行為買單。比如孩子想吃冰淇淋,家長不買,孩子就會哭鬧。這個時候我們就要告訴孩子,我們不可以大聲叫或者是說不要,因為你一旦出現了亂扔東西的行為,你就會有被別人搶走的機會。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有一些家長看到孩子亂扔東西,就會吼,你看你,怎么像個小野人一樣,你想怎么樣就怎么樣,但是孩子就是不聽,于是家長就開始說,我看你長大了,你看別人的玩具不給你買,你自己的東西也不要想,直接回家,哭什么哭,哭能解決問題嗎?很多時候孩子的哭,是他們釋放情緒的一種方式。
父母真正看到了孩子哭的背后真正的需求,才能真正的幫助到孩子,否則將成為了最可怕的事情。
當孩子有了哭泣的行為的時候,父母的做法決定了他今后一生的情緒狀態。
二、孩子為什么會形成哭泣的行為?
美國心理學家艾森克通過一個實驗,發現:
如果孩子得到了父母足夠的重視,在小時候能夠得到父母足夠的陪伴,他們長大后,會有更加聰明的辦法,和父母建立親密關系,形成安全型人格。
但是,如果沒有得到父母足夠的重視,他們很容易就會陷入無意識的哭泣中,會形成很多心理上的問題。
當然,在孩子哭泣的背后,很多父母看似沒有意識到的問題,其實是“無聲的”。
而在很多時候,父母的擁抱、愛撫,甚至是輕微的肢體接觸,都能夠給孩子安撫、安全感。
而在父母的及時安撫下,孩子的內心卻依舊是一片空白,就像是陷入了“灰色的深淵”。
心理學家認為,父母的擁抱、愛撫、愛撫、親昵都會讓孩子充滿力量感,讓孩子獲得滿足感、安全感,且變得更加自信、勇敢、有擔當。
所以,對孩子而言,父母的擁抱、親吻、愛撫、親昵都是孩子安全感和自信心的重要來源,讓孩子更有安全感,才會變得更加勇敢、自信。
3.從小給孩子樹立“感恩”的美德
美國教育家羅伯特·卡卡辛格在《培養孩子的感恩教育》中提到:
“
“能夠讓孩子變得富有同情心,能夠讓孩子變得懂得關心他人,使他們擁有強大的內心,懂得感恩?!?/p>
孩子出生時是一張白紙,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會接觸到很多“不同”的人,有時候甚至會接觸到父母的生活方式、感情。
但是孩子們的懂事和對生活的態度是能夠影響孩子未來的人生走向,如果能在孩子對待生活的方式上,從小就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金錢觀,懂得思考、懂得感恩,那么長大之后,在為人處世的時候,也會更加的得體得體。
所以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從小就要讓他們學會理財,懂得取舍,懂得理財,也可以將錢牢牢地放在“手上”,在一個更大的范圍內,讓他們“脫離”“財務”的壓力。
· 從小培養孩子的財商
如果我們發現自己的孩子從小就有喜歡消費的習慣,父母一定不要覺得孩子會繼承不符合自己的基因,所以不愿意給孩子零花錢,反而指責孩子,這樣的做法是錯誤的。父母應該從小就告訴孩子,錢的重要性,正確的對待金錢,從小教給孩子的是為人處事的準則和分寸,以及錢的來之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