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聽話老吼大叫,孩子就會變得越來越差。
有的時候,看到孩子不聽話,我們就會非常著急。
可是,又覺得這樣的狀態,我們能不焦慮嗎?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為什么孩子就沒有辦法變得聽話、變得好帶呢?
01
家長總是在和孩子“對著干”
曾經看過一個公益廣告。
原本乖巧懂事的小女孩,竟然因為媽媽不讓自己玩平板電腦,在10天后突發中風,住進了二樓13層的天臺上。
現場的工作人員說:“這孩子太不聽話了,我懲罰他不許看平板!”
而小女孩卻說:“我希望媽媽不要太嚴厲。”
這位媽媽當時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還在一旁玩著手機。
但是孩子的這種“報復性懲罰”真的有效嗎?
答案是否定了“懲罰”的作用。
更重要的是,這種“懲罰”的主要作用不是“教育”,而是“發泄”。
之后,她對孩子的管教更加嚴格。
只要孩子犯了一點錯,哪怕是很小的錯誤,哪怕是平時已經說過無數次“我不喜歡你這樣”,她都會狠下心去懲戒。
換句話說,這位媽媽不僅不能對孩子的錯誤進行管教,反而還把孩子養出了一個“混世”、“沒出息”的孩子。
心理學上有個名詞,叫“超限效應
”。
指的是:剌激越多、過強或作用時間過久,從而引起心理極不耐煩或逆反的心理現象。
也就是說,如果父母用“教訓斥”來教育孩子,時間久了,孩子很可能出現逆反心理,甚至出現過激行為。
前段時間,就發生了一件因為兒子寫作業不專心而上熱搜的事情。
一名男孩,學習總是磨磨蹭蹭蹭蹭,要上廁所800次,每次只能用一個小時才能完成。
媽媽耐心地跟他講道理,但他卻聽不進去,最后,媽媽實在忍不住吼了他幾句,他竟然動手打了媽媽。
結果這位媽媽愣是沒有想到孩子的脾氣這么大,后來才知道,孩子的脾氣火爆,根本原因是孩子媽媽日常的教養方式。
這位媽媽向孩子發脾氣,并不是因為孩子脾氣大,而是教育方式出了問題。
因此,身為父母,在孩子不聽話的時候,首先要反省自己的教育方式,是不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導致孩子叛逆了。
而想要改變孩子的叛逆,還得先從父母自己身上找原因。
當我們改變了,孩子自然也會跟著改變。
01
身為父母,如果不希望孩子和自己一樣
其實我們都知道,孩子們叛逆也是在所難免的。
所以,作為父母的我們,更應該審視自己,不要總是將自己處于高高在上的位置上,這樣我們對孩子的肯定也就不會太多。
所以,我們一定要改變自己,調整自己的教育方式。
1. 尊重孩子
身為父母,我們是孩子的引路人,也是孩子的朋友。
很多父母常常會在孩子面前抱怨:“我的孩子不懂得大人的道理,老是跟我對著干。”
“我的孩子不聽話,又讓他學什么,不知道長大以后怎么辦?”
其實,父母的出發點是為了孩子好,希望孩子能夠成才,但是父母的做法卻恰恰剝奪了孩子成長的權利。
所以,要尊重孩子,保護孩子的自尊。
在他們小的時候,只有在感覺自己有了獨立的思想準備之后,才會對父母的話產生質疑。
而有的時候,父母話到了反而會成為孩子間的一道心結,造成無法溝通,影響親子關系的誤解。
而孩子們對父母的尊重也是相互的,他們希望能從父母這里得到尊重。
另外,有時候,孩子之所以會頂嘴,是因為父母在教育他們的過程中已經習慣了“棍棒教育”,并沒有意識到這種教育方式的不合適,這樣做只會讓孩子和父母之間的距離越來越遠,這并不是說孩子就不聽父母的話了,而是很多時候家長的“良方”卻并沒有收到理想的效果。
一、為什么孩子會不聽父母的話
1、 模仿父母
有些孩子在和父母頂嘴的時候,會感到心里產生一種平衡感,這種平衡感會讓孩子有一種滿足感,他們會非常高興。
但是當這種滿足感消失之后,孩子就會很快變得“叛逆”,他們覺得父母的所作所為都是有目的性的,自己也許是有一些重要的原因,但是父母卻只看到了自己的缺點。
2、尋求權力
也有的時候父母總是會認為孩子還小,什么都不懂,什么都需要父母操心,如果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他們就會利用父母的身份來發泄自己的情緒。
在父母看來這是個叛逆的行為,父母不可以制止,也可以置之不理。
其實父母可以通過這個行為,來判斷這個行為背后的含義。
其實只要父母在平時的生活中,多用點心,多花時間去陪伴孩子,不要認為這是一種壞習慣,在平時的時候,多花一些時間陪伴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