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太不聽話愛哭,常常讓大人很崩潰。
兒童心理學家黛博拉·麥克納馬拉曾說:
哭泣是人類自我療愈的康復過程。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如果父母的安慰和理解沒有到位,孩子很容易將哭泣作為一種應對情緒的方法,久而久之,就會養成愛哭的習慣,讓性格變得越來越內向,進而成為一個敏感、愛哭的人。
比如我家樓下有個小姑娘,只要大人一經過她身邊就哭鬧不止,我就會很煩,上去就吼:“哭什么哭,再哭就不要你了!”
可是有一次她卻這樣對我說:“媽媽,那真的不行,現在的動畫片太幼稚了。”
那天她的爸爸回到家后,看到她抱著弟弟哭得旁若無人,突然想到什么辦法讓孩子停止哭泣,于是在孩子哭泣時給她擦了擦眼淚,給她擦了擦眼淚,讓她慢慢平靜下來。
最后她爸爸回到家里后,看著她在大街上哭泣,我跟她說:“你不要傷心,哭沒關系,媽媽知道你以后再也不哭了?!?/p>
結果,這次女兒有點兒不開心了,站起來繼續看著媽媽。
因為她知道,即使哭也沒用,只有哭才會得到解決的辦法,只有通過哭才能釋放情緒,然后才能讓媽媽快樂起來。
所以,當孩子哭了,我們不能因為心疼,就妥協,而是要采取溫柔的應對措施,幫孩子解決問題。
3、讓孩子自己哭
孩子哭是因為自己餓了,困了、困了、尿了。
她哭鬧的時候,家長不會告訴她,因為孩子餓了,需要媽媽的抱抱。
孩子哭鬧的時候,我們一定不要說:“不許哭,憋回去!”
她要哭的時候,我們就蹲下來,抱住她,撫摸著她,安慰她。
我們要讓孩子明白,自己的哭鬧和委屈是不會被允許的,爸爸媽媽不會因此來幫助他,只會讓他更加無助。
因此,當孩子哭的時候,我們要做的是讓孩子知道,我們理解他的感受,并且根據他的需要來引導他,千萬不要說:“哭什么哭啊,不許哭?!?/p>
孩子哭鬧的時候,我們要做的就是用溫和的語氣去接納孩子的情緒,并且站在孩子的立場上去共情孩子。
比如說:“你現在很生氣,等一會兒就要吃飯了,你想要媽媽多陪你去公園玩嗎?”或者說:“如果你想吃冰淇淋,媽媽就給你買給你吃。”
在家里,孩子表現出對父母的敵意,孩子可能會哭鬧、發脾氣,甚至還會打人。
我們先不要忙著生氣,而是要想辦法讓孩子平靜下來,來解決問題。
四、以游戲為目的的教育,可以讓孩子更快適應幼兒園的生活
父母可以利用游戲力來幫助孩子建立自信。
孩子之所以會哭鬧、發脾氣,是因為自己無法適應幼兒園生活,比如孩子在幼兒園不能很快就睡覺,不能很快完成作業,不能遵守紀律,那么孩子會有情緒上的抵觸。
孩子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抵觸情緒,是因為他不想離開爸爸媽媽媽,要對爸爸媽媽媽產生一種失望感。
所以,家長不妨以游戲為目的,幫助孩子慢慢適應幼兒園的生活。
父母可以以游戲為思路,與孩子玩一些有助于親子關系的游戲,這樣既能夠幫助孩子度過分離焦慮的過渡,也能夠有效地增強孩子的自信心。
比如:媽媽可以給孩子講一個小故事,這樣告訴孩子,媽媽要去上班,所以就會很難過,并且孩子在一個人的時候,也能夠認識和照顧好媽媽,因此,媽媽最好去上班,或者媽媽休息日休息日休息日休息日,讓孩子去幼兒園玩一會兒,等孩子回到家之后,給孩子帶著媽媽平時上班的小零食和小玩具,讓孩子覺得媽媽還在等自己。
這樣,慢慢的孩子就會慢慢的從自己的情緒中走出來,甚至會有一點點的相信爸爸媽和媽媽的愛,這個時候,孩子就會很自然而然的產生安全感。
2、父母要多鼓勵
在培養孩子的安全感的過程中,我們要多鼓勵孩子,孩子有自信心,才能夠獲得更多的安全感,并且父母一定要及時的給予孩子肯定,當孩子從內心真正的感受到安全感和價值感的時候,也會慢慢的感覺到自信心被培養出來,并且會變得越來越優秀,所以父母要多鼓勵孩子,當孩子得到父母的肯定后,他就會努力的去實現自己的夢想。
3、父母要控制自己的情緒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千萬不要讓自己的情緒發泄在孩子身上,父母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要把自己的壞情緒帶給孩子,控制自己的情緒。
不要讓孩子成為一個只會哭的人,不要讓孩子成為一個只會憎恨父母的人,這樣的話都是沒有辦法教育孩子的,家長可以多和孩子溝通交流,要教育好孩子,讓他們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育兒要講究方法,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想讓孩子成為一個優秀的人,自己先成為一個情緒穩定的人,這樣才能讓孩子變得更好,父母也能成為孩子的榜樣,想要控制好情緒的父母,首先就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