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孩子不聽話可以體罰嗎?
——體罰是給孩子一個痛苦的警示
你知道嗎?這里有一句話是非常經典的“打屁股,是在傷害孩子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
其實在說這個詞的時候,我還挺佩服那些“有愛心,教出好孩子”的老師們的。
體罰是狹義上的教育,甚至有心理學家認為,體罰是一種傷害。
我們小時候被打的比較多,哪怕是到成年之后,依然會覺得這個世界充滿了暴力。
他們會對孩子們說:
“你只要不聽話,我就不要你了。”
“你不聽話,爸爸媽媽就不要你了。”
我們認為孩子只有在做錯事情時,才會去打罵,才會對孩子說“不”。
但是真的不是每個孩子都是天使,也會犯錯的,也會有犯錯的時候,孩子犯錯,家長應該如何去正確引導孩子呢?
給孩子正確引導
首先,父母要給孩子充分的自由,讓孩子在安全感十足的情況下成長。
因為如果孩子經常受到父母的打罵,時間久了,孩子的性格就會變得膽小懦弱,然后這種心理出現的概率會非常大。
當孩子看到父母打罵自己的時候,他們也會因為恐懼而躲在家長后面,不敢出現任何的風吹草動。
而且孩子長大之后也會對父母非常的恐懼,不敢輕易的表達自己的想法。
第2個原因,孩子有著很強的自尊心。
當孩子的自我意識越來越強的時候,孩子就會覺得自己越來越強大。這種自尊心強的孩子就會敢于去表達自己的想法。
而當孩子犯錯誤的時候,他們也會對自己進行懲罰,害怕自己再次犯錯誤之后會受到懲罰。
孩子的自尊心就是這樣被無情的踐踏的,他們不會愿意去傾聽父母的心聲,他們會以一種敷衍的態度去對待父母。
父母經常打罵孩子,會讓他們產生一種錯誤的認知,認為父母只是無緣無故的打罵自己,并且用一種其他的行為“懲罰”父母。
★父母的打罵也會讓孩子產生自卑心理。
孩子有自卑心理,這對于孩子的成長來說,是非常不利的。他們會因為沒有自信,沒有得到父母的關愛,變得孤僻,甚至于有些孩子長大之后,也會因為缺乏自信,而走上一條不歸路。
★ 容易養成依賴的性格。
一個自卑的孩子,哪怕受到很多人的“唾棄”,也會因為對自己不認可而退縮。
當孩子習慣了“我不行”的心態,就會慢慢變得懦弱,變得無法無天。漸漸地,孩子就會變得自大,自卑。
★ 缺乏安全感。
孩子們缺乏安全感,會變得膽小、怯弱,不敢與人交往,長期以往的話,他們性格也會變得很內向。
★ 孩子有了自卑心理。
自卑心理,會導致他們的心理活動也會變得很不健康。
這個問題,其實不只是因為孩子沒有安全感,就連我們大人也會有很多自卑的心理,對待事情,常常會有畏首畏尾、縮手縮腳的情緒。
但是,如果父母長期對孩子漠不關心,在他們的內心,不知道怎么處理問題,就會讓他們對自己的心理產生更多的傷害。
孩子的成長也是需要父母適當的陪伴的,經常的陪伴能給孩子帶來安全感,同時,對于孩子來說,父母的關注,就像是渴求的水一樣,父母一定要及時的渴求并給予他們及時的關注,如果孩子出現問題,父母需要的是更多的關注和陪伴,而不是指責,甚至是打罵。
2、 教會孩子溝通技巧
如果孩子和父母之間的溝通不暢,那么他們勢必會缺乏與人溝通的能力,這種能力將伴隨孩子一生。
父母不要讓孩子成為溫室里的花朵,任何事物都必須以“善良”為基礎,不求完美。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任何時候都需要父母用心的去雕琢才能更好的去吸收陽光和土壤,成長為參天大樹。
但孩子也是有思想的獨立個體,也需要父母去引導,而不是放任,將其變成自己的附屬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