爺爺奶奶帶的孩子不聽話,是大多數家庭的真實寫照
我們在平時工作生活中總是強調說要尊重父母,不能為所欲為。現在社會是一個“雙重夾擊”的社會,人們是一個“社會組織”,我們經常說要尊重父母,要遵紀守法,但是孩子其實根本就不明白為什么要遵守師長的規定,他們只想擺脫父母,好好的完成自己的作業和干一些自己的事情。
就像我們成年人一樣,有時也不清楚為什么要遵守那樣的規章制度,也會讓自己變得無所適從,不知道該怎么去尊重和愛護自己的家人。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那么我們父母如何對待孩子,孩子就會慢慢的明白,什么樣的行為會讓父母喜歡,什么樣的行為會讓家人感到厭惡。
這就是,父母應該如何對待自己的孩子,孩子就會如何對待他人。所以,父母要想孩子在家庭中變得乖巧聽話,那么我們首先要對自己,特別是在待人接,待人接物方面,我們要先學會真正的尊重,以身作則,做好榜樣。
比如,在要求孩子努力學習的時候,我們首先要自己也要努力認真學習。
如果你也想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那么不妨也可以制定一份暑期計劃表,讓孩子每天按照計劃表完成,這樣不僅能讓孩子更有參與感,還能提升孩子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2、學會讓孩子自己承擔后果
為了避免孩子一而再,再而三地拖延,父母不妨把這個計劃表交給孩子,讓孩子自己對自己負責。這樣能夠鍛煉孩子的責任感和自控力,一舉兩得。
3、家長要學會示弱
當孩子對自己的學習情況,缺乏主動性和積極性時,父母可以適當地給予孩子一些幫助,讓孩子自己承擔后果,這樣能夠讓孩子更有成就感,下一次遇到類似的事情,孩子就會主動的去找父母討教,父母也能夠及時的掌握孩子的動向,幫助孩子克服困難。
總之,父母要學會示弱,也是培養孩子自信的最佳方式。
三、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父母要學會控制好自己的情緒,這樣做的好處就是,父母可以通過自己的狀態去影響到孩子,同時也能夠提高孩子的抗壓能力,父母與孩子的關系,也會因此而變得和諧。
一個家庭最重要的就是情緒管理,情緒管理能力的高低決定著家庭的幸福指數,對一個孩子來說,影響的好壞是至關重要的。
每個人都是從自己的童年時期生長出來的,而每個人的原生家庭環境也是與父母的相處模式息息相關的,所以我們更應該用科學的方式去和孩子相處,這樣才能夠讓孩子更加健康、快樂地成長。
育兒書籍推薦
想要孩子少玩手機?不要忘了父母的榜樣作用,這3種方式比打罵管用
美國兒童心理學專家黛博拉·麥克納博士,她提出了“行為控制理論”,該理論認為,我們的行為,首先是受大腦的支配,而不是受大腦的支配。所謂行為控制,就是我們的思想被激發,按照我們的意志為行動制訂計劃,最終實現目標。
然而,當我們的行為不被大腦的想法所控制時,我們就會感到焦慮、緊張、無助,從而導致我們對行為的控制行為產生錯誤的后果。
常見的控制行為包括:
1.催促
2.訓斥
3.諷刺挖苦
4.嘮叨
5.推心置腹
6.命令式
7.嘮叨
8.批評
9.諷刺挖苦
10.撒謊
如果父母在孩子的教育上,存在問題,孩子一般會選擇逃避,而不是說真話,他們可能會把父母當作仇恨的對象,會離家出走,會嘗試用極端的方式和父母對抗,比如抽煙、喝酒、打架,這是因為他們在用這種方式來對父母表達不滿,往往因為父母的吼叫讓他們覺得自己內心非常的痛苦。
所以,父母們,請不要總是對孩子嘮叨、說教,多用建設性的方式來讓他們改變,而是用“不傷害”、“不傷害”、“鼓勵”、“理解”,去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
著名的教育學家蒙臺梭利說過,當孩子確實處于叛逆期時,其實是教育的好機會,幫助孩子更好地成長,也會讓父母更加省心,所以,你現在也可以試試看哦。
我是萌萌媽育兒達人,致力于兒童心理教育及家庭教育,每天分享育兒知識,歡迎各位家長一起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