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不聽話用力打了孩子的腿
父母為什么總是打孩子?
孩子不聽話又是在那里打的,因為有時候不是用力的,而是把孩子打得“皮開肉綻”。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孩子很小,雖然不會打父母,但是不聽話是他們“可以做”的正當行為。
如果父母任由孩子發展下去,長大后這種自我中心的行為就會轉化為心理的扭曲,形成頑固不化的性格,不懂得感恩。
孩子為什么會出現這種執拗不聽話的行為?
孩子執拗的行為背后有其目的,是自我意識的萌芽。
所謂自我意識,是指“我有自己的想法,我想去嘗試”。
所謂的自我意識,其實就是指人在自我意識中追尋自己,實現自我成長。
自我意識的萌芽,是孩子不斷思考的驅動力。
孩子年齡越大,自我意識就越強烈。
1歲以前,孩子對媽媽的依賴感幾乎為零,媽媽要跟上孩子的思維,把孩子帶到大自然中去,認識各種各樣的事物,滿足孩子的好奇心。
兩歲之后,孩子慢慢學會了獨立思考,家長會逐漸放手。
這個時候,家長的責任也在逐漸變小,對孩子要控制情緒,要觀察孩子在互動中的變化。
孩子在玩玩具的時候,家長不要對他進行干擾,等孩子玩完玩具,自己的玩具全部歸位,孩子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大人根本停不下來,
這是孩子的樂趣。
我們不要去破壞,要鼓勵孩子,鼓勵孩子在玩的過程中鍛煉,讓孩子學會專注。
5歲之后,家長可以引導孩子搭積木、畫畫,這樣的孩子玩起來會更專注,不易上癮。
那么你家的孩子愛玩游戲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