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聽話被媽媽氣瘋了
孩子不聽話被媽媽氣得滿口怨氣
昨天,帶著孩子去幼兒園吃飯。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寶寶不聽話,老師和爸爸說了也不管用。”她剛離開座位,便看到一位媽媽在和后面的拉扯聲。
于是她立馬想到了“嚇唬”孩子的方法,隨后她拿起孩子的小手臂,想把小手舉起來。
“乖一點,聽話一點”,可孩子的手被媽媽的拉扯攥得再緊也攥得很緊。
“不能再打人了!”媽媽搶過孩子手中的小手,看了看孩子的脖頸,沒說話,繼續把孩子從座位上拉走,然后對孩子吼道:
“別碰我,你怎么這么不聽話?”
“跟你說了多少遍了?你聽不見我說話!”
“我說了多少遍了?耳朵你聽不見嗎?”
“聽進去了!”
每次吼完孩子,父母再跟孩子說一遍:
“聽得懂嗎?”
“聽進去了!”
“真的聽進去了嗎?”
“再聽聽我的解釋!”
“謝謝你真的聽進去了,我的話。”
一個耳根完整的聲音就這樣清晰地在孩子耳邊響起,孩子可以感受到父母在做什么,并且清晰地表達出自己的感受。
為了讓孩子有聽得進父母說話的機會,可以直接說“是嗎,發生了什么事啊?”
如果父母能在孩子說話時,輕易地用否定詞,會讓孩子感覺到不被尊重,同時也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這樣就得不償失了。
3.讓孩子多表達自己的感受。
很多父母覺得孩子還小,什么都不懂,所以會給孩子出一些主意,當他們嘗試表達自己的感受時,家長總是一臉茫然,甚至很不屑一顧。
孩子已經完全可以感受到,父母會以“小孩子哪有什么隱私”為由來拒絕,也就是說孩子根本不知道該如何表達自己的想法,也不知道自己的感受。
家長如果直接拒絕孩子,孩子很容易產生“不被尊重”的心理,進而失去自信。當孩子說了不想和父母聊天的時候,父母不要急著發火,不妨多給孩子一些時間消化,也許等孩子再長大一點,就會表達自己的想法。
著名主持人王芳曾說過這樣一句話:“父母需要明白,孩子來到世上,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不是父母的私有財產,他們有權利和義務,用自己的眼睛去發現和感受周圍世界的美好。”
父母與孩子之間也是如此,不要因為自己有一個全能的幻想,就去剝奪孩子的真實表達,忽略了孩子的真實想法,父母的愛意,只會讓孩子喪失斗志,無法激發孩子的潛能,與父母親近。
我們可以仔細回想一下,我們自己小的時候,是不是也是這樣呢?
是不是因為父母控制欲太強,孩子天性被壓制住,沒能擁有高飛的翅膀,很多孩子想做一只鳥,卻沒能逃脫這個要求。
所以,他們寧愿生悶氣,甚至自殘,也不愿做一只鳥,是因為自己無法實現自己的愿望,他們的孩子永遠是一個沒有自己翅膀的軀殼。
圖片來源于網絡,侵刪
沒有孩子天生就是壞孩子,有的只是他們生活的環境,父母的一味批評教育,他們沒有試錯的機會,沒有勇于向父母說的勇氣,沒有在沒有傷害的情況下,用平等的姿態去應對,沒有懂得擔當的父母,最后將孩子帶到無法無天的境地。
圖片來源于網絡,侵刪
父母對孩子的愛應該是無私的,孩子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有權利去創造自己的生活。
有些父母,為了給孩子創造良好的教育環境,甚至辭去了工作,放棄了自己的事業,對孩子的關注度達到80%。
這樣的父母,通常對孩子的成長都是缺失的,他們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經常會有控制不住自己情緒的時候,當孩子出現問題時,很多家長都選擇了袖手旁觀。
雖然父母總是會看著孩子問題,但是在實際行動中,卻會忍不住去看孩子的問題,看孩子的問題。
所以,我們在實際行動中,要減少對孩子的控制,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
家長們總是說自己是成年人,但是孩子是孩子,不知道自己做錯了什么,這其實是很重要的,如果孩子做錯了事情,我們可以耐心的給他們解釋,但是不要責怪他們。
當然,我們在給孩子解釋的時候,也要注意方式,可以采取這3種方式,我們不妨試試:
1.給出選擇的余地,而不是直接上手
孩子在幼兒園里會有很多的小朋友,我們作為父母要知道這時候是孩子安全感和性格形成的重要時期。如果你決定給孩子留出選擇的時間,讓他自己去做選擇,那么你可以讓他自己做出正確選擇。
比如,孩子明天要穿黑色鞋還是紅色鞋呢?這時候就可以問孩子,你是紅色鞋,還是藍色鞋?這樣孩子會有一些選擇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