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鬧脾氣不聽話?作為媽媽的我也被孩子的行為弄得煩得手忙腳亂。
有時候就會對孩子說:“我也不想上班了,可是,家里的老人,還要上班,怎么辦?”
好像有些理由,讓我想起昨天晚上的那一幕,真是氣不打一處來。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nèi)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wěn)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diào)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xié)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小孩子為什么這么鬧騰呢?說實在的,很多媽媽并沒有不理解自己的寶寶為什么會這么喜歡鬧騰呢?其實,寶寶這么做的原因有很多。
寶寶為什么這么愛鬧騰呢?
其實有的時候,家長在無意識的無意識的行為中也許會讓寶寶覺得自己可以為所欲為。
特別是當孩子一味的吵鬧,家長會直接就給出解決方法:
寶寶想要吃冰淇淋,不給就哭,罵人;
孩子想要玩水,家長不同意立馬就大哭大鬧;
孩子想要一件玩具,家長不同意立馬就表示“小氣”,不讓玩玩具,不讓玩手機。
實際上,這種行為是一種無意識的退讓,讓寶寶表達的是“我自己的東西不要玩,你不給我,我就哭”,并不是一個好的行為。
如果家長在這種情況下直接允許孩子玩,就會讓孩子覺得自己的東西不能拿,而且哭鬧也沒有任何意義,也很有可能會讓寶寶以為這是解決問題的唯一的方法,以后再也不相信別人了。
還有一種情況是,一旦有人給他玩了,孩子就會哭,這其實是在試探家長:“為什么別人不給我玩呢?”
有時候家長讓孩子玩,孩子就會主動去玩,不給別人玩。
久而久之,孩子會變得很有挫折感,覺得沒有人可以依靠,也不愿意去嘗試,遇到困難時也會選擇逃避,認為自己不行。
給孩子玩的自由,他才能學會獨立
有時候我們要根據(jù)實際情況,去引導孩子,用正確的方法,讓孩子養(yǎng)成獨立自主的習慣。
很多家長會說,孩子能自己玩,就不給孩子玩,這其實是一種錯誤的想法。
因為我們在事先告知孩子,“危險”不能碰,但在事先告知危險的同時,我們也要讓孩子知道“危險”的存在,知道自己的行為會造成什么后果,“后果”的嚴重性。
比“禁止”更重要的是“理解”
理解孩子比理解孩子更重要,所以,當孩子做出不符合我們預期的行為時,我們要去理解他們?yōu)槭裁催@樣做,理解他們想要做的行為。
有時候我們用批評來教孩子,是不合適的,那么,我們可以和孩子進行交流,告訴他們,哪些行為是不合適的,當我們感覺很不舒服時,我們可以離開現(xiàn)場,然后,告訴自己,這種做法對我不公平,這樣做不對,我會打人的。這樣,孩子就會覺得自己的行為是正確的,自己的行為是被尊重的,同時,他們也會明白自己犯的錯。
這樣的方式,可以讓我們了解孩子的感受,了解孩子行為背后的原因,進而去解決行為問題。
3、不懲罰孩子
不懲罰也不代表不懲罰,如果我們發(fā)現(xiàn)孩子犯錯,很大概率上面有父母會懲罰孩子。所以,懲罰孩子并不是目的,在管教的時候,還要將懲罰的過程中,針對孩子的不足,進行一定的改正。
比如當孩子偷拿著別人的東西時,我們不要懲罰孩子,而是告訴孩子,犯錯不可怕,如何懲罰才是對的。
當孩子犯錯之后,父母可以告訴他,為什么這么做是不對的,有什么想法,這個過程中還要有哪些話能讓孩子記住,并且能把錯誤改正。如果還存在什么問題,那么我們可以給他一個機會,讓他從錯誤中吸取教訓斥,改正錯誤。
今日話題:對于父母懲罰孩子的這種方法你怎么看?你還有其他更好的方法嗎?
歡迎大家在下方評論區(qū)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