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聽話 也不害怕打罵
看了一位爸爸的發貼,聽著令人心疼。
有很多家長都在評論區說到自己的孩子不聽話。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就像我的同事,他家的孩子就是這樣的。
他們這個女兒現在已經15歲了,孩子的學習成績已經在班級里名列前茅了,而且很少讓他們操心。
我在他們家呆了一個月,也很少看到他們。
而且每天都能見到他們一起出門,時不時地會看到他們在吃的。
然后晚上一起去他們家做客,他們會給孩子講故事,給他們講題,問孩子他們喜歡吃什么,如果孩子們喜歡吃冰淇淋,就買給他們吃。
孩子們也很喜歡這種吃飯的方式,跟朋友一起吃,我就總是耐心地跟他們聊一些他們能夠接受的食物。
有時候,我想讓我的孩子吃得多一些,我就會問孩子們喜歡吃什么,然后讓他們自己挑選,并且回答,我認為選的食物是他們喜歡吃的。
但是有時候,他們不喜歡吃的食物,我就不去給他們吃,而他們想吃的又比較多,只好我自己做主,我會盡量去找一些他們喜歡吃的。
孩子們還小時候,他們的物質生活很充裕,物質生活安穩,但是他們沒有得到足夠的陪伴,所以他們也就會通過自己的方式去尋找一種滿足自己需求的方式,如果沒有這種方式,他們就會覺得生活很空虛。
3、無聊會“宅”下來
如果孩子在家里,每天都要接受的就是那些枯燥無味的語言,枯燥無味的練習,這些都會導致孩子失去學習的興趣。
所以,當孩子有這種表現的時候,就會讓家長們感到非常的煩惱,這種不良的氛圍會直接導致孩子們的學習動力從而逐漸下降,同時也會讓孩子們對學習失去了興趣。
4、長期的“宅”,會讓孩子變得不喜歡說話
現在的人們喜歡的都是封閉式的家庭氛圍,對于這些父母來說,他們并不希望孩子變得和自己一樣,但是因為工作的原因,每次都會把孩子送到鄉下的爺爺奶奶家。在老人家的孩子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我每天都很忙,沒有時間陪孩子,沒有時間陪他,如果家里老人可以幫忙帶孩子,他不至于這么累!”如果老人們外出打工,孩子則是由老人照看的話,孩子便會在與老人一起的同時學習到更多的新知識,這也是孩子們脫離父母的管束的一種方式。而且,老人也總是會將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孩子,不希望孩子們再受制于年齡之外。
所以,老人總是喜歡將自己的思想強加在孩子身上,雖然他們并沒有直接告訴孩子這些事情自己是為了孩子好,但是孩子們卻不明白他們的苦心,總是把這些事情都放在心上,很少跟老人溝通交流。有時候孩子不聽話,說多了,老人可能還會責怪孩子不懂事。
其實,老人也會犯錯,畢竟他們也是第一次當父母,犯錯是難免的。但是,如果老人能夠主動去改正錯誤,那么老人也會很開心。畢竟他們也是第一次當父母,也需要學習如何跟孩子溝通交流。
最后,年輕父母一定要學會好好說話。
正所謂忠言逆耳,父母也是從孩子長大的,也應該將孩子當做成人一樣去對待,畢竟我們也是從那個年紀走過,也曾經青春期。但是,大多數孩子并不能理解我們的良言,反而更愿意去做我們”強加在”大人”的”對立面”。
所以,父母必須要掌握正確的方式方法,才能與孩子有效溝通。父母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第一,學會換位思考,有效溝通。
站在別人的角度看問題,一定要學會換位思考。比如站在對方角度看問題,我們才會理解他人。從別人的角度看問題,就會有更多的了解,從而更加理解對方。
第二,要學會同理心。
站在對方角度看問題,不僅要了解對方的感受,還要站在對方的角度看問題,這是最有效的溝通方法。
3.主動溝通,學會傾聽。
如果孩子很難溝通,這時候就要學會主動溝通,學會傾聽,傾聽他人,才能達到溝通的目的,達到溝通的目的。
在綜藝節目《少年說》中,有個男孩喜歡站在臺上說,“小時候,我覺得,手機才是爸爸媽媽媽的孩子。我每次抬頭看他們時,他們總是目不轉睛地盯著手機看。他們想我安靜,不搗亂,就會把手機扔給我,讓我一個人玩。”
而他的爸爸媽媽媽呢?爸爸媽媽媽經常吵架,還有一個人在家的時候,會玩手機,經常看電視。所以,當孩子向父母提出玩手機的要求時,爸爸媽媽們總是拒絕配合,或者干脆直接說:“你玩手機玩什么玩,我給你玩一會兒。”
這個時候,孩子的內心就會形成一個觀念:“手機是我的,我沒有權利限制!”
這個觀念一旦形成,他就會一直使用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