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聽話叛逆怎么辦讀什么書
現在的孩子是怎么了?是不是小時候的孩子乖,上大學后不聽話了?是不是有了“自殘”的傾向?這是很多人不理解的。
對此,我們要來理解一下“叛逆”這個詞。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叛逆是什么?是一個“正常人”該有的狀態。叛逆是生理成熟和思維能力提高的表現。
關于叛逆,百度百科是這樣定義的:“百度指出,有思想、有獨立意識、有獨立思考能力的人,這種人具有與生俱來的精神發育特征,是極為聰明、特殊的。”
英國著名心理學家斯金納曾做過一個實驗:他將一只小老鼠放到了一個特制的環境里,環境里的老鼠為了逃避環境,學會了主動地縮縮,只有在電擊的時候遇到了一個冷處理的房間,老鼠的實驗裝置是一只木箱子,蓋上蓋子后就能輕易地逃過一次電擊,電擊強度比較大,老鼠在多次電擊下,都會失去試驗的興趣,即使沒有電擊也會選擇繼續玩下去。
而在經過了40分鐘的實驗后,實驗者們開始進入房間之后,開始在實驗室里放了一個盒子,老鼠在里面放了一個盒子,當老鼠在里面放了一條魚后,就迫不及待地跑到了玻璃瓶里面,因為在里面有很多的獎賞,能夠滿足自己的成就感,于是老鼠在籠子里面呆了大概 15 分鐘,就把門打開了,此時老鼠們發現了一個巨大的驚喜,原來一個更大的秘密在里面有巨大的獎賞。
后來老鼠威脅實驗者,只要他們在籠子里放上魚,就將籠子的門打開,對于老鼠來說,吃魚就是美味的食物,可是它卻被電擊了,于是它再也不敢去觸碰那扇門了。
后來老鼠籠子里有了一個金龜蛋,可是在籠子外面,它們不想去觸動那只金龜蛋,所以只能選擇生活在籠子里。
一開始的時候,這只是一個普通的籠子,但是后來慢慢地,它就連水管都跳不出來了,最后徹底崩潰了,關上了門,從此以后,只要有機會,他就用這個籠子拴上了一個鐵絲網。
這個籠子一直到20世紀,才會慢慢地被打開。但是有一天,當人們打開這個籠子的時候,卻發現里面的狗已經在逃避外面的世界了,甚至有些還在外面流浪了好幾天。
心理學家:
把這種行為稱為逃避行為,這個行為和心理完全相反。逃避什么呢?就是面對壓力,面對壓力。
尤其是年輕人的負面情緒,更是如此,所以我們需要通過轉移注意力來讓自己放松下來,就像跑步這樣的運動,它們本身就是一種逃避現實的行為。
3
當孩子不想學習,厭煩學習的時候
有些家長在孩子不想學習的時候,就會對孩子進行打罵,但是這樣的做法其實是錯誤的,不僅不會讓孩子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反而還會讓孩子覺得學習是一件讓父母感到非常痛苦的事情。
面對這種情況,家長應該如何正確的對待呢?
1、學會傾聽孩子的想法,了解孩子不想學習的真實原因
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家長要了解孩子的想法,在了解的基礎上,才能找到合適的方法,引導孩子進行學習。如果孩子說不想學習,那么家長就要仔細傾聽孩子的想法,找到孩子厭學的原因,再對癥下藥,讓孩子的成績有所進步。
2、讓孩子知道學習是自己的事情
作為家長要告訴孩子,每個人都是在不斷的進步,學習也是在不斷的進步,學習,只是為了在長大后有更多選擇的機會,如果自己還是不想學習,那么可以考慮一下讓孩子選擇一個他喜歡的興趣班,讓孩子在自己喜歡的領域里,享受其中的快樂,也可以讓孩子接觸一些他的特長,當孩子有了自己的特長后,在自己擅長的領域里發光發熱,那么孩子自然會更愿意去學習,也會減少厭學的情緒。
3、給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
父母要盡可能的為孩子提供一個安靜的學習環境,尤其是孩子在學習之余,一定要盡量減少玩手機的次數,如果父母在家的時候,或者是一個比較忙的時候,那么就盡量的在孩子的書桌前,不要再去打擾孩子學習,父母的這種行為會讓孩子很不舒服,也會影響到孩子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