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孩子不聽話媽媽打屁不股無名怒火
中午到閨蜜家做客,已經看到孩子做的事情沒我對她的幫助,所以她一直都在批評大寶。
回到家后,孩子情緒就低落起來,媽媽看著孩子在那里撕心裂肺的大哭,她才慌忙把孩子抱起來,并安慰她:“你還哭,邊哭邊說‘媽媽抱你啊,我不跟你說話’,希望孩子能恢復平靜。”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直到晚上睡覺時,孩子還是哭著不愿去幼兒園,媽媽也才心軟的抱了抱孩子。
大孩子不聽話媽媽打屁股
還有一位媽媽這樣說:“我家孩子在外面和小朋友們起了沖突,我都快要氣瘋了,我好聲責罵孩子,可是他完全聽不進去。”
抱著孩子的時候,孩子的小手還在緊緊握著媽媽的腰部。
我實在想不通,這位媽媽怎么就這么狠的打了孩子的下去。
而且打孩子這件事情本身就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如果是因為自己內在情緒的緣故而引起的。那么對孩子的教育應該是心平氣和的,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制定規則。
也就是說,如果我們想要讓孩子變得更好,一定要好好說話。
這位媽媽的方法是溫和而堅定的。
孩子在幼兒園吃飯的時候,不小心打破了她的飯碗。
這時候媽媽可以對孩子說:“寶寶,這個不對,媽媽剛剛開始吃飯的時候,不是把盤子打翻了,而是把手伸到旁邊的碗里,媽媽發現,又打翻了,這下就出現了寶寶的不對了,因為你的碗里有飯了”。
這樣就讓孩子明白,如果不小心打翻了盤子,自己的碗里也會有飯,媽媽雖然不能給自己帶來好吃的東西,但是也是愛自己的。
再繼續肯定孩子的行為,最后還鼓勵孩子自己動手去完成。
這種既不懲罰,也不懲罰的教育方式,會讓孩子自己親身體驗錯誤行為的后果,從中吸取經驗,
讓孩子在下次的錯誤中更好的避免再犯。
4.用幽默、樂觀的話語代替懲罰
當孩子犯錯誤或者遇到挫折時,父母要避免使用一些“你”代替“你”。
有時候,嚴厲的懲罰也是一種教育。
為了避免懲罰,有些父母可能會采取一些孩子比較容易接受的溫和的方法,比如取消或者是獎勵孩子喜歡的東西。
這種教育方法也是一種非常有效的管教方法。
4.不要在孩子面前批評和抱怨
有些父母喜歡在眾人面前批評和抱怨孩子。
殊不知,這樣做只會打擊孩子的自信心,讓孩子變得不自信,從而引發更多的叛逆行為。
要知道,父母的鼓勵和肯定會讓孩子更加的自信,只要在孩子有進步的時候,父母的鼓勵和肯定,可以讓孩子有繼續努力的勇氣和信心。
孩子之所以變得不自信,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父母。
父母的夸獎鼓勵和肯定,會讓孩子更加的自信。
只有當孩子覺得自己能力有所提升的時候,他們才會因為自信而變得更加勇敢,更加努力。
另外,當孩子看到父母在夸獎自己時,他們也會從父母的態度中汲取到自信。
所以,我們要學會夸獎孩子,讓他們能夠正確的看待自己的實力,用積極的態度面對外界的評價,讓他們知道自己的價值所在。
二、夸獎的原則
孩子其實比我們想象中要聰明得多。
很多時候,我們習慣了“夸獎”,但其實孩子更需要的是“夸獎”。
當孩子獲得好成績的時候,我們也不要吝嗇表揚,讓孩子的價值感更加高,
同時讓孩子在夸獎的同時,找到成就感,建立自信心。
反之,如果我們總是一味地否定孩子,那么孩子就會覺得自己是個沒用的孩子,甚至是一無是處的,自信心也就會被磨滅。
孩子的每一次成功,都是需要來自父母的鼓勵和肯定。
三、夸獎孩子要“夸具體”
教育孩子,我們只有夸出孩子具體的行為和進步的細節,才會讓孩子看到父母在細節中的用心。
如果孩子在做某件事情時,總是不知道細節,
例如:
孩子看到一個豆角,喜歡將所有的豆角全都放入碗中。
父母立刻高興,說道:“你這么懂事,能夠讓別人幫忙把碗里的飯吃完。”
父母覺得孩子這樣做是在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但是孩子卻不知道父母為什么會這樣,這就是教育的真正意義所在。
四、要善于發現孩子的優點
如果你的孩子經常聽到贊揚,可是每次贊揚都是在“數落”和“責備”之間找到了平衡點。
他們也想獲得父母的贊揚,在這種情況下,他們可能會說出一堆“別人家的孩子”,并且以此來增強自己的自尊心。
父母越是“數落”,他們越是想“反駁”,以證明自己在父母心中的地位,以此來證明自己的優秀。
這就會導致孩子在內心深處不斷地否定自己,認為自己不夠優秀,所以才會通過逃課去證明自己的不優秀來引起父母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