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醫院抽血不聽話被爸爸打了,醫生打孩子是孩子第一次看醫生,這次醫生給家長做診斷,這次孩子因為怕疼所以才抽的更厲害了,不知道家長有沒有發現,醫生在給孩子做檢查,但是檢查的結果卻很不理想,醫生問家長,孩子這么小,為什么孩子會得抽血?家長一開始不相信,后來醫生解釋,抽血的孩子的智力比正常孩子有差距,導致他容易發生智力倒退,這樣會導致孩子成年后無法獨立生活。
醫生當時讓父母趕緊把孩子抱走,父母覺得孩子特別機靈,孩子從小就很聰明,將來一定有出息,他們不相信醫生的話,后來醫生告訴父母,孩子患上了抽血,身體不舒服,父母這才急匆匆匆匆匆匆匆匆匆地趕過去送孩子去醫院,最后檢查,孩子患上了抽血這種病。
父母該不該慣著孩子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不少父母認為,孩子不需要自己帶,只要上下學接送,其他的時間都由老人來帶,雖然很方便,但是卻不利于孩子的成長。很多父母認為,只要自己在孩子身邊,孩子就是他們的一切。但事實上,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老人帶大的孩子,會更加聰明,也更加乖巧,聽話。
其實在這個過程中,有些人可能會發現孩子的成長變得更加的不一樣,作為父母一定要及時地發現孩子身上的問題,而不是一味的抱怨和指責。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父母會經常抱怨,說孩子變得不愛學習,不聽話,很多父母在遇到孩子不想學習的時候,都會把孩子的這種行為跟老人對待形成一種觀念,然后就想著用這樣的方式來威脅孩子,但是這樣的做法其實是完全沒有必要的。在面對孩子不想學習這個問題的時候,父母一定要重視起來,也要去反思自己的家庭教育方式。
孩子出現問題其實是很正常的,父母一定要正視問題,解決問題才是關鍵,而不是將問題全都推到孩子身上,這樣只會讓孩子更加的抗拒父母,父母也不知道應該怎么辦才是一個好的方式。
你可以這樣對待孩子:
1、“好好吃飯,好好學習!”
很多父母喜歡用威脅、命令的方式對待孩子,在面對孩子不想吃飯的時候,父母總是以威脅、命令的方式對待孩子,比如你不吃飯,我就要揍你!孩子還不吃飯,父母就威脅孩子,如果再不吃飯,就只能餓你了,要不然我就不給你買冰淇淋吃了,其實這樣的方式是最失敗的,家長要尊重孩子的意愿,不要命令式的讓孩子吃飯,這樣會讓孩子認為吃飯是一個苦差事,以后也不會認真吃飯,長此以往下去,孩子就會更加做不好。
2、“馬上馬上去吃飯,你再哭,我就不給你看動畫片了?!?/p>
很多家長看到孩子哭鬧不止,就會命令式的“去吃飯”,但是這樣命令式的語氣對孩子來說會有什么好處呢?
首先,孩子會認為,如果我哭鬧,爸媽就會給我看動畫片,如果我不吃飯,爸媽就不會給我看電視。如果我不吃飯,爸媽就會妥協。所以孩子會有一種“我的哭鬧,爸爸媽媽會讓我來解決問題?!?/p>
久而久之,孩子就會變得越來越任性,以后也不懂得拒絕別人。
3、“跟你說了多少遍,睡覺還是不睡,不睡覺,現在就起來,讓你把玩具收拾好,你都這么大了,我真沒理你…………”
孩子總是用哭來表達自己的情緒,以此來證明自己是獨立的。
但這樣的孩子長大后,容易形成“討好型人格”,容易養成壞習慣。
一個沒有被尊重的孩子,長大后也容易變成“討好型人格”。
前不久,在微博上看到這樣一個新聞。
10歲的小女孩一直跟著父母生活,擁有著父母的所有財產。
當她向父母提出要買玩具時,父母拒絕了她,當她和父母吵架時,父母還在一邊冷眼看著她。
最后,女孩真的生氣了,一個人拿著水果刀跟爸媽對峙,而爸爸坐在一起,一句話也沒有說。
網友說:
“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
誰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幸??鞓?不管是什么樣的遭遇,在他們的心里,都是天大的事。
只要父母說了一句,沒關系,不用你管。
這句話一出,無數父母肯定會把這種話當作口頭禪。
而很多家長,把這句話當作口頭禪,就等于是嘴上教育孩子要以身作則,
千萬不要做了再說,不值得批評,但是,這些話的分寸,不該是以一種激烈的方式來強調的。
我認為,家長可以秉著尊重孩子的前提下和孩子平等地談一談,
讓孩子參與到討論如何約束自己的行為,而不是讓孩子活在自己的影子下。
要知道,父母和孩子是一條平行線,孩子總是按照自己的想法來生活,不可能按照父母的想法去生活。
但是孩子畢竟還是孩子,做父母的,只有尊重孩子的想法,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
才能更好地引導孩子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