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六歲很不聽話愛哭愛鬧怎么辦?
1.
六歲是一個家長頭疼的問題。無論是孩子還是成人,經常是用不高興來表達不滿的情緒,有時會用哭鬧來吸引父母的注意。孩子們在做這件事情時,他們往往是一驚一乍,急得多家長差點發瘋。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然而,這卻是讓你的孩子感到高興的。并不是你有多么威武偉岸,而是你的孩子很聽話,因為你“聽話”的力量給你帶來的效果與第一感受是截然不同的。這可能是因為你在一歲半的時候,孩子與你形成了依戀關系,孩子從一歲半到三歲多的時候,你就開始變得很乖巧,變得很懂事,變得聽話。
但是,當你兩歲半以后,孩子突然告訴你:他要跟你對著干了,如果你還是一如既往,那你會感到遺憾和沮喪。因為這會使你發現自己,原來自己的權威感失去了,讓你感到不被理解。這也是為什么很多時候,你的孩子并不聽話的原因。
心理學家發現,孩子在8歲前,對家長的依賴性是最大的,孩子也是在12歲后,他們更需要家長的支持,而孩子卻在12歲以后,卻在這個時期產生了對家長的依賴感。這就是心理學家所說的“仇親期”。
孩子這個時期需要家長更多的陪伴
,一方面家長可以經常帶孩子去做一些戶外運動,讓孩子感受大自然,而另一方面也可以通過親子游戲的方式來進行。
當孩子進入“仇親期”后,家長首先要做的就是改變心態
。父母首先要明白,孩子如果是一個脾氣暴躁的人,那么對他而言,最需要的就是家長的陪伴。
所以,當孩子進入“仇親期”后,家長首先要做的就是放下手機,對孩子多一些陪伴,給孩子更多一些理解和包容。
我有一個朋友,在兒子青春期時,他做了一件事,改變了自己。
兒子喜歡足球,他就帶著兒子去趟足球俱樂部。
在這個過程中,兒子由于無法融入新環境,剛開始的時候,朋友不太愿意帶著兒子一起去,但是,每次兒子都拒絕。
朋友就和兒子說:“你看,你喜歡足球,想和爸爸一起去踢足球,而爸爸卻說:‘這是你自己的事,你自己看著辦吧。’”
兒子說:‘我不喜歡足球,雖然我們足球這里很好,但是爸爸也不喜歡我。’
朋友覺得兒子的想法太天真了,便鼓勵兒子:‘你踢足球吧,爸爸支持你,因為你喜歡比賽。’
于是,兒子為了證明自己,也許就會越踢越好,后來,也慢慢開始練習踢足球。
為了讓兒子獲得更多的成就感,朋友還為兒子報了一個乒乓球班,這樣一來,孩子不但成績提高了,也更加自信了。
正是因為父母的肯定,兒子的自信心被激發了,兒子的潛能越來越強大。
很多時候,不是孩子沒有優點,而是父母的否定,讓孩子在自信心的打擊下,越來越不自信。
因為沒有人喜歡被否定,被否定,孩子就會在潛移默化中喪失自信。
父母應該學會適當的鼓勵,讓孩子獲得成功的體驗。
當孩子在學習中遇到困難時,家長不要打擊孩子,鼓勵孩子有進步。
當孩子在學習中取得進步時,家長也不要吝嗇自己的鼓勵,給孩子更多的信心。
讓孩子知道,在父母這里,他是最有自信的。
心理學家馬斯洛說:
“一個人完全建立自我的時候,如果他的童年沒有得到父母的重視,將會在成年后的某些方面加大力度。”
只有得到父母的肯定和鼓勵,孩子才能信心十足地投入學習。
只有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關愛,親子之間才會更加親密,才能有效地改善親子關系,讓孩子更好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