雛田叛逆期,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一段“初創階段”,作為孩子的成長階段,需要父母引導,于是,從孩子兩三歲開始,父母就通過寵溺滿足孩子的需求,那期間,孩子每天都要粘著父母,夜里醒來,會對父母說:“媽媽,我要回家”,“我要買冰激凌”,他們通常會表現得很順從,哭鬧一番后,孩子就會故技重施。
然而,父母經常這樣寵孩子,孩子的性格會很自卑,不懂得控制情緒。
著名心理學家西格爾曾經指出,哭泣就是一種情緒的表達。哭泣是情緒的一種,是內心的訴求,它是人類的本能。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父母對孩子的愛,是孩子健康成長的動力。
但是,過分溺愛孩子會對孩子造成不好的影響。
首先,會讓孩子更加依賴父母
看到有些父母,非常疼愛孩子,但是,孩子就是不聽話,各種不配合,甚至還有一些父母,會采取暴力行為,對孩子進行打罵。
我曾經看到過一則新聞,一個父親被自己的孩子打傷了,警察給警察來了個電話,說在高速路上,孩子是跟人扯掉的。
警察趕到現場,詢問孩子是怎么回事,孩子卻說,想把人打成一片。
原來孩子在街上被陌生人攻擊,覺得很丟臉,很生氣,想要打人,但是還沒有打回去。
原來孩子的爸爸不小心把孩子的下巴給戳中了,血流了下來,爸爸又開始狠狠地說:“我打你,讓你打回去,我打死你!”
孩子見狀嚇得更加哭了,也趕緊去阻止。
但是爸爸此時還是不依不饒,逼著孩子認錯,逼著孩子承認錯誤。
之后還給孩子發了一封信,道歉道:
“媽媽,我們不吵架了,我們不發生沖突,以后我們好好說話,你放心吧!”
爸爸的回應讓孩子放下了心里的防備,這才露出了久違的笑容。
爸爸很溫柔地對孩子說:“孩子,謝謝你告訴我,爸爸在你的心里真的很重要,他讓我感覺很安全,也讓我知道自己的錯誤,從此以后我就再也不敢了。”
孩子聽完以后,情緒平復了很多,也意識到自己犯的錯誤了,并且愿意繼續努力學習了。
如果父母能夠說出這句話,不僅可以讓孩子知道自己錯了,也能讓孩子知道父母對他的理解和接納。
4. 學會給孩子說出自己感受的機會
很多父母喜歡替孩子說出自己的感受,因為這種感受是父母的主觀意識強加于孩子的,父母不能真正地去了解孩子的想法,更不能真正地聽孩子的,當孩子不愿意跟父母說話時,父母就“嗯”“啊”的表達出自己的感受。
很多父母要么會對孩子的感受置之不理,要么會去否定孩子的感受,而孩子感受到的只有被否定、被無視的感受。
那父母應該怎么去跟孩子表達自己的感受呢?
第一,關注孩子的感受,而不是急于否定
比如:“你為什么不去跟那個小朋友玩?”
“你為什么不和弟弟分享玩具呢?”
“你為什么不讓媽媽幫你洗菜呢?”
“你為什么不想去上學呢?”
“你為什么不喜歡弟弟呢?”
如果這些感受沒有得到回應,孩子的內心就會逐漸失去力量感,失去自信。
父母要多觀察孩子的感受,找到孩子需要的情緒類型,才能幫助孩子明確自己的需求,從而轉化情緒。
第二,不幫孩子分析對錯,只是引導
在孩子犯錯后,很多父母第一時間去幫孩子總結對錯,給孩子貼上對錯對錯的標簽,“你怎么這么笨”“你怎么這么沒出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