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叛逆電影
電影《夏洛特煩惱》
我說,有份孩子為了復仇,從7歲開始,一直是爺爺奶奶帶的。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nèi)驅(qū)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wěn)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diào)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xié)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當時小女孩剛剛6歲,爺爺奶奶也著急。
所以,父母很高興,家里的事情,基本上都是爸爸媽媽包辦的。
比如,爺爺奶奶很多事都要她包辦,不給她料理,她沒法獨立。
她內(nèi)心對于照顧爸爸媽媽的這件事,就產(chǎn)生了叛逆心理,對于爸爸媽媽的教育,索性就和父母對著干。
青春期的孩子,心理是有動蕩的,也是脆弱的。
孩子在這個時候,想要獨立,但又沒有足夠的經(jīng)驗,只能通過反抗、宣泄自己的情緒。
想要得到父母的尊重,又不想被父母過多的管束,這就會讓孩子很容易產(chǎn)生心理偏差,情緒波動,難以控制。
而父母再多的說教,也無法觸動孩子的內(nèi)心。
對于“自我”的認同,會給孩子帶來哪些影響呢?
1、影響孩子的自我價值感
青春期的孩子,最大的特征就是,特別在乎自己在別人眼中的形象。
一旦別人對自己有不好的評價,孩子會非常在意,變得自卑,為了不讓別人看見自己的缺點,孩子會把自己的缺點隱藏起來,表面上看起來十分陽光,其實內(nèi)心深處卻壓抑了很多負面情緒。
內(nèi)心的想法都是自己壓抑了,如果在外面暴露出來,孩子會被無限放大,造成孩子自我價值感極低,很難被認同感包圍,導致自我價值感極低。
2、影響親子關系
孩子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父母身上,會感覺父母不關注自己,不重視自己,認為自己是父母的附屬品,不被認可,容易自卑。
3、影響孩子的學習興趣
長期遭受父母指責的孩子,很難有學習動力,也很難有積極性,因為在父母眼里,自己除了學習還是一無是處。
在父母眼里,分數(shù)就是孩子的全部,會打擊孩子的自信心,認為父母否定自己,是在否定自己。
父母這樣的言語,會嚴重打擊孩子的學習積極性,孩子在學習中就會變得越來越差,慢慢的失去了學習的興趣。
父母的語言暴力會給孩子的內(nèi)心留下陰影
語言暴力有多傷人,孩子對父母的心理傷害就有多大。
語言暴力是指父母的一些語言暴力對孩子的精神虐待。
還有一些言語暴力包括語言暴力、侮辱、貶低、威脅、貶低等等。
中國式父母從小對孩子進行語言暴力,父母的語言暴力就會給孩子一生的心理留下傷害。
在網(wǎng)上一搜,就有很多父母說自己小孩會模仿自己父母對自己說的話。
所以說經(jīng)常對孩子實施語言暴力的父母一定要小心謹慎,及時避開這些話的傷害,孩子才會變得越來越優(yōu)秀。
曾經(jīng)有一個女生向我抱怨,“每次爸媽對我說的話都是打擊、嘲諷、諷刺、挖苦。”
其實孩子會很“聰明”地反駁:“你罵我笨,我也不會。”
那么,為什么父母不能好好說話呢?
答案是:
這些話,都是父母的口頭禪。
心理學專家建議,父母的口頭禪在家庭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
“你笨得像豬一樣”
“這么簡單的題目,你都不會”
“一天到晚都在干什么,煩死了”
“連作業(yè)都寫不完,還有什么意思?”
這些話,對孩子來說,簡直就是負面標簽,他們會認為自己真的很笨,什么都做不好,只有一個人,肯定是不喜歡自己,可能只有一個人了。
長時間下來,孩子就會變得悲觀、消極、脆弱、膽小,不自信。
所以,父母應該多多給予鼓勵,讓孩子感覺到自己被父母認可,這樣,他們就不會形成消極、悲觀的心理,而是積極地面對生活。
我曾看到一則新聞報道,有個孩子因為沉迷于網(wǎng)絡游戲,經(jīng)常逃課上網(wǎng)玩游戲。
這個孩子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母親,她對他特別重視,但是她自己也是一位非常要強的母親。
她經(jīng)常在朋友圈里發(fā)一些關于孩子的消息,久而久之,孩子也學著母親的樣子,經(jīng)常給母親發(fā)一些她認為漂亮的照片或視頻。
有一次她收到一條私信,因為信息很多,加上沒時間回復,所以就發(fā)了起來。
母親看了后非常生氣,也非常高興,覺得孩子知道學習了,沒給她增加那么多壓力。
后來她又收到了不少家長的私信,但是都收到的只是負面信息,因為她并沒有將這些信息告訴孩子。
而是轉(zhuǎn)給了孩子一個建議,讓孩子自己去學校上課。
殊不知,孩子上學后,這個信息就像一面鏡子,照見了父母自己的不足,于是便以為父母知道了自己的生活方式,于是便開始抱怨起來。
當父母反饋說孩子學習了,成績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卻并沒有對孩子做出多大的反應時,父母就覺得不對勁,為什么孩子不愿意跟自己溝通,即使把所有的問題都告訴了父母,但是父母并沒有考慮到孩子是因為學習壓力太大而抵觸學習,反而是因為孩子學習壓力太大。
孩子回家后,父母應該有正確的教育方式,而不是只會想著怎么和孩子溝通,一味的指責抱怨孩子學習不努力,沒有用心,沒有用心,對孩子的影響巨大,還會讓孩子失去學習的自信,這樣的教育方式,是非常不可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