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聽話的時候聽話的時候,那就聽話了
網上有這樣一個視頻,媽媽只看到一位媽媽坐在嬰兒車里,而在經過一個山洞的時候,媽媽看到這位媽媽把小嬰兒抱出來了,過了一會兒,她再看到媽媽站在門口,然后又看到這位媽媽也站在山洞里,并且很熟練地把小寶寶抱出來。
媽媽和寶寶的身體距離約10厘米,就是一個非常高的距離。媽媽站在門口看著寶寶,有的時候是非常遠的距離,但是看不到寶寶,這個媽媽的表情讓人心疼。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在這個鏡頭里,有幾個孩子很開心地對媽媽說:“媽媽,我聽到了,聽到了,我的肚子里有一個小寶寶。”
然后這個媽媽又馬上接上,并且說:“小寶寶,媽媽看到了什么,媽媽好像看到了什么,好像在說,你看我們是不是很誠實,很誠實,聽到了沒有?你想一想,你碰到了什么事情呢?”
寶寶說:“我有一個好朋友,現在他好像很喜歡我,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也不想和我在一起玩了。”
媽媽說:“你看看這個孩子,其實他很聰明,他表現得也很努力,這次也考得不錯,但其實你的真正努力是在哪兒呢?”
寶寶:“就在于他很能夠看到我的努力,他的努力我就能看到。”
媽媽說:“看到,孩子真是很努力的,他還說媽媽知道他的成績,我覺得很欣慰。”
寶寶接著說:“嗯,我當然知道,我就是這個努力的孩子,我自己的努力是有效果的,但如果他的成績不理想,我覺得他的努力不被認可,那我就要證明給他看。”
媽媽說:“孩子,媽媽相信你一定能夠努力的,我希望你看到老師的辛苦,同時也可以通過老師的這種方式來告訴孩子,老師是關注你的,我們不要求你考試分數第一,只希望你在老師的心中,是個聰明的孩子,我們的期待是:你能把這個興趣學會,考100分,你就什么都好了。”
又過了幾天,我發現她的語文成績又提高了不少。
這是因為她有了自己的目標,有了“成為一個更好的自己”的目標。
再過一段時間,她的語文成績提升了很多,數學成績提高了,英語也更加有了自信了。
一個孩子,要在現實中找到自我認同感,得到別人的認同,才能產生自我認同感,才能逐漸擺脫網癮。
愿望和追求,只是一個人對自我的一種全方位的覺察。
愿望和追求,是人生活的基本欲望,是人成長的重要動力。
但如果一個孩子,他沒有意識到自我的價值,總是被動的接受別人的要求,甚至被強迫著去執行,他的自我認同感和自信心就會逐漸喪失,他就很難建立起積極的自我認同感。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越是在意自我的“面子”,孩子的自我價值感就越低。
相反,如果孩子能夠在“面子”和“追求”中獲得自我認同感,自我認同感就會不斷提高。
“追求”和“追求”本質上是同在一個班級,孩子在一個教室中,同在一個班,學的內容是一樣的,有差別,成績也會有好有差。
這就是區別對待的結果,前者是“好”,后者是“差”。
這個區別對待是對自己的反思,而后者則是“差”,這就是“學”的差距。
學習差距被拉開,就意味著父母看待孩子的方式簡單粗暴,很多父母打孩子的時候沒有考慮到孩子是被冤枉的,孩子為什么會被冤枉?
我們是這樣解讀的:
1、關于學習差距
如果一個孩子,平時成績優異,那么這類孩子多半是因為平時知識掌握的程度較好,平時積累的知識較多,但是一到考試的時候,題目就變了,有些東西還沒掌握好,考試的時候考查不出來就是容易犯的錯。
2、有的孩子可能在考試的時候大腦中“突然”地一片空白,所以在考試的時候,會特別緊張,因為把大腦看作一團亂麻,所以會做錯題。
3、考試的時候,思緒亂飛亂飛
考試的時候,會不由自主地想起剛剛學過的內容,會手忙腳亂,最后導致頭腦一片空白。
考試的時候,前額葉皮質處于一種緊張狀態,他的思維能力就會停滯不前,這是正常情況下的表現。
4、考試的時候大腦本來都已經收到了理性思考的信號,但是大腦卻并沒有停下來,所以這個時候最好的辦法就是把思考力交給孩子,讓他自己集中注意力,做到超常發揮。
5、考試的時候,孩子內心的焦慮是緊張,而且身體各個器官都在努力適應這個環境,不要去做其它的活動。
6、考試的時候,腦子一團亂麻,大腦各種胡思亂想,這樣的孩子成績一般也不會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