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愛說不聽話怎么辦?這是讓很多父母頭痛的問題。尤其是孩子到了青春期,父母在管教的時候,“叛逆”的叛逆勁兒就出來了。
2歲的小屁孩說什么都不聽,還老是反著來,越讓他做什么,他就越不做。
面對這樣的寶寶,父母就不能總是去壓制他,應該去了解孩子,去接納他,去引導他,讓他自己去發現行為的樂趣。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孩子需要自己的獨立空間,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
然而,有的父母在這個時候就剝奪了孩子獨立的空間,覺得孩子是自己生的,可以隨意支配。
比如說,有的媽媽就喜歡把孩子的房間收拾得整整齊齊齊,讓人看起來舒服,但事實上,房間凌亂也是孩子獨立的一種表現。
因為只有獨立的房間才能讓孩子保持著安全感。
而且獨立的空間可以讓孩子感受到更多的安全感,并且能夠緩解孩子的焦慮。
2、父母給的壓力過大
有的父母本身自己就非常優秀,可以對孩子的教育方面施加壓力,并且給予孩子鼓勵和肯定,但是父母的施加壓力過大,會讓孩子很難接受,從而會變得焦慮。
但是父母也不能夠過度的對孩子施加壓力,尤其是對于孩子來說,父母的愛就像是孩子能夠生存一樣。
在父母的心里會永遠的粘著孩子,即便是孩子提出想要自己單獨相處,父母也會擔心孩子會有“安全感”,害怕孩子離開自己的視線,會有“危險”出現。
于是,就會有意無意的向孩子提出要求,例如讓孩子跟小朋友一起玩,不讓他們與其他小朋友在一起玩耍。
這無形之中,讓孩子“有事可做”,而不是“做出離開父母的行為”,這對孩子的安全感造成了嚴重的負面影響。
所以,當父母們在管教孩子的過程中,很容易出現一些問題:
“不聽話”、“不愛學習”、“有暴力傾向”、“無法管教”
。
而這些問題,孩子不知道,父母又不知道,于是一些父母就會有意無意的向孩子灌輸“代溝”,甚至“引誘”孩子與他們進行對抗。
如果孩子的反抗非常強烈,父母還想“壓制”壓制,這也不行,那也不對。
那么父母究竟應該怎么做,才能讓孩子與自己都能夠相容呢?
著名心理學家阿德勒在《自卑與超越》中說:
“永遠不要認為那些東西是你的,對于你來說,它是屬于別人的。”
孩子也是,他們也需要尊重。
所以,在糾正孩子的行為之前,先停止你對孩子的“控制”。
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一些規則,例如,吃飯時不能看電視,要守規矩。
同時,父母也需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
有時候,父母可能會不由自主地對孩子發火,說出一些傷害孩子自尊心的話。但是,你也不能對孩子發火。
可以和孩子商量,當你不想讓孩子在家時,你是不是就要避免在家里發生口是心非的爭吵?
4、每天清晨,你務必把電視關掉,你可以選擇讓孩子玩玩具,或者你可以選擇讓孩子練字,用這個方法幫助他轉移注意力。
5、給孩子一個安靜的環境,除了必要的學習用品,不要發出噪音。
孩子在家上網課,你盡量不要去查看手機、斷網或者是開電視,這樣會讓孩子分心,影響孩子學習。
6、創造一個安靜的學習環境,不要讓孩子上網課,家長在家里盡量不要看電視或者做家務,不要在孩子學習時,去打擾,不要玩手機,不要看電視,以免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7、要對孩子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有更深入的了解,比如,學習成績上不去,是因為缺少一些其他的特長,家長在旁邊引導和鼓勵的效果很差,學習上遇到困難了,家長不能及時給予幫助,孩子就會失去信心,也就不會向家長訴說,把自己學習上遇到的困難告訴家長。
8、與孩子一起想辦法解決困難,讓孩子愿意動腦筋思考,一起分析原因,鼓勵孩子繼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