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個月的孩子不聽話怎樣教育?
把孩子的哭鬧當成一種生活的頑皮,對孩子愛之深恨之切。當孩子到了這個年齡,或許開始對道理變得“聽而不聞”,不愿聽家長的教育。也許會跟著父母和長輩做“反”,然而在某些情況下,“溫柔”并不是更好?
處在心理叛逆期的孩子,由于激素水平的波動,對于父母的一些觀念并不認同,這就會導致他們常常與父母發(fā)生爭執(zhí)。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nèi)驅(qū)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wěn)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diào)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xié)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小肖是個很聽話的孩子,但是他卻不快樂,他不知道該怎樣和自己的爸爸媽媽溝通,也不知道如何表達自己內(nèi)心的想法。
這個階段的孩子,自尊心是比較嚴重的,會把自己做的事情當作錯誤的,會刻意地去挑刺。如果這個時候父母沒有發(fā)現(xiàn),加以引導,孩子可能就會產(chǎn)生逆反心理,與父母對著干。
3、引導孩子,給孩子“做主”
孩子們進入青春期后,思想的獨立意識會更加明顯,對于父母的一些建議,他們也會非??咕?想要反抗,其實這個時期的孩子已經(jīng)開始形成了自己的思想,會有自己的意見,希望父母給予自己意見。
這時父母如果不尊重孩子,且總是以權威自居,孩子就會變得更加叛逆,也就會產(chǎn)生出更多的問題。所以父母應該適當?shù)慕o孩子“做主”,讓孩子自己做主。
孩子叛逆期間的一些小問題,如不喜歡午睡、挑食,父母也不要過于干涉,要尊重孩子的選擇。
孩子想自己穿衣服,父母要先把孩子的衣服拿開,而不是做主。
孩子想自己整理自己的房間,父母可以幫忙把房間整理干凈,如果需要幫助,可以跟孩子商量,聽聽孩子的意見,如果孩子需要幫助,父母可以適當給予幫助。
等到孩子有了自己的“小主意”,也就是“搗蛋”了,父母也要學會放手,讓孩子參與到家庭的管理中來,逐漸放手,給孩子更大的成長空間。
04
弄清楚“叛逆期”是什么
父母要正確引導“叛逆期”的孩子,才能避免他們誤入歧途。
通常來說,孩子“叛逆期”是7歲左右的兒童叛逆期,在這個時期,孩子會變得越來越難管教,甚至故意和父母對著干,爸媽要么是比較嚴格,要么是比較寬松。
這個時期的孩子,是情感發(fā)生變化的轉(zhuǎn)折時期,也是容易沖動的時期,也是自我意識覺醒的時期。
所以說,叛逆期的孩子,不是在和父母對著干,而是在爭奪控制權。
02
頂嘴是在試圖證明自己
“頂嘴”是一種本能,是孩子對于壓制的一種反抗。
只有獨立的個體才能頂嘴,只有通過爭辯得來的認可,才能證明自己。
尤其是對于那些總是習慣于頂嘴的孩子,父母更需要指出孩子的錯誤,指出他的問題所在。
千萬不要為了取悅孩子,而忽略了孩子的感受。
這也是為什么很多孩子在跟父母頂嘴時,總是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態(tài),感覺孩子不可理喻。
心理學家認為,孩子頂嘴是源自無助,父母要做的是幫助他們表達情緒,也就是教會他們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情感。
多讓孩子表達自己的需求
,才能讓孩子學會溝通,才能讓孩子更好地表達自己。
父母要多和孩子交流,就事論事,多聽聽孩子的想法,哪怕孩子的想法讓父母很生氣,也不要急于否定,要耐心傾聽孩子的想法,分析其原因,看其背后的原因。
也許有的孩子會對父母產(chǎn)生怨恨,認為父母不尊重他們,其實不然。
孩子希望得到父母的傾聽與理解,父母卻認為孩子不需要溝通,孩子對父母的話充耳不聞,這種情況下就需要父母主動出擊,讓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很多時候父母只是按照自己的想法來決定孩子的事情。
最后在父母的引導下,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父母才會及時的制止他們,讓他們明白父母的良苦用心。
很多父母覺得自己是在對孩子好,孩子卻不領情,這是為什么呢?
其實原因并不是父母不愛孩子,而是溝通方式存在問題。
1、家長不懂得如何溝通
雖然現(xiàn)在社會競爭壓力的很大,但是很多人卻忽略了溝通方式的重要性,不懂得如何溝通,自然也就不會有人去想問題的本質(zhì)。
一味的去和孩子溝通,那么勢必會讓溝通變得不順暢,讓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也變得不現(xiàn)實。
2、家長沒有耐心,孩子表達能力差
溝通是雙方都能接受的過程,父母如果對孩子的表達能力不夠熟練,就很容易出現(xiàn)這種情況,當孩子表達能力弱的時候,家長沒有耐心去聽孩子的想法,那么孩子以后也不敢表達自己的想法,更加不愿意溝通。
3、家長不了解孩子的喜好
溝通是雙向的,家長總是按照自己的想法來判斷孩子的喜好,而不考慮孩子的內(nèi)心所想,這是很多家長的通病,總是通過說教的方式來引導孩子,但是這樣的教育方式往往適得其反。
因為家長沒有站在孩子的角度,而不是考慮孩子的需求,這樣會讓孩子感到非常的委屈,孩子會感覺到家長對自己的不信任,從而不愿意跟家長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