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面對不聽話很執拗的孩子?
養過兩個娃的老母親,老母親心有不悅。
第一個是女孩的爺爺,跟小姑娘有個很相似的情形,他平時對孩子非常溺愛,回家給孩子看動畫片的時候會叮囑孩子不要看太多電視,可是孩子根本不聽,非得追著看才肯罷休。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而且有時,也會很急躁,并且經常會故意頂撞爺爺奶奶,要么在地里撒潑。這是因為孩子進入了執拗敏感期。
這個階段的孩子想要待在自己的世界里自己,并且常常感到憤怒,所以常常會表現出各種過分的行為。
此時,很多父母看到孩子如此“難管”,都會感到煩躁,管教孩子的時候也會控制不住自己。
然而,對于孩子的這些“難管”,很多家長都會感到無可奈何,并且總覺得孩子到達叛逆期這個階段,孩子太難管教。
關于孩子青春期叛逆的表現,主要是這三種表現:
1. 破壞性強
孩子在青春期時期的表現,通常表現為叛逆行為。他們會有很強的破壞性,經常亂扔東西、亂扔玩具,把玩具都收起來,不愿意和父母交流,嚴重的甚至還會跟父母對著干。
但在父母看來,孩子只是在破壞性的行為,而非語言上的暴力。這類孩子在受到情緒的折磨時,通常會變得脾氣暴躁、易怒、易怒。而青春期的孩子大都會因為“喪失”而顯得更加叛逆。
2. 渴望獨立
青春期的孩子,希望擁有更多自主權,希望父母能夠理解自己,不需要把自己看成是小孩子。所以會希望父母能夠管得住自己,對自己的事情能夠“有度”。
在這個階段,父母如果想要和孩子很好地相處,很有可能就會進入到一種“戰斗模式”。你的命令和指責,會讓孩子感到十分反感,而不是一種好的教育。
3. 容易沖動
青春期的孩子本來就很沖動,情緒波動就很大,對任何事物都充滿了好奇心,而且一旦進入青春期,孩子的自我意識也在不斷增強。
渴望得到父母的認可,而父母總是想要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照做”,自然會引起孩子的反抗。
所以,父母的命令式口吻,對于孩子來說就好比是暴力的。孩子的身心都受到傷害,很可能會出現厭學、叛逆、不自信等情況。
2. 影響孩子的學習
每個家長都想讓孩子的成績好,這是在給孩子一個能夠讓他更好的成長的環境。所以有些家長會采用打擊式的教育。
孩子學習成績不好,家長會想盡辦法的打擊,雖然家長希望能夠給孩子創造一個好的學習環境,但是父母的打擊式教育,只會讓孩子有一種懼怕學習的心理。
他們會認為自己無論怎樣努力,都不能達到父母的標準,可能會因此失去學習的興趣。
3. 家長對孩子學習的監督不力
孩子在寫作業的時候,家長會監督,讓孩子進行學習。
但是有些家長會一直監督孩子寫作業,因為孩子寫作業,都是由家長在旁邊盯著的。這樣一來,孩子真正寫作業的興趣也會受到影響。
所以孩子不想寫作業的時候,家長一定要監督孩子,可以采取一些別的方法,只有這樣才能讓孩子更好的學習。
4. 父母要給孩子營造一個好的學習環境
很多家長會要求孩子在家里不要再玩手機,而在外面怎么樣,這樣子孩子會因為壓力過大而對寫作業產生反感,而這種情況下的家長要給孩子一個好的學習環境,可以在孩子寫作業的時候把手機調至靜音,不要把手機放在孩子容易忽略的地方。
孩子寫作業的時候,家長不要輕易的去打擾孩子,如果孩子因為寫得比較慢或者是不認真而不想寫作業,那么家長也不要輕易的去打擾孩子。
相信孩子也不會想要玩手機了,那么家長可以跟孩子商量著來,然后在寫作業的時候,家長就可以適當的去玩手機,不要總是說一些玩手機的話,這樣孩子就會產生逆反的心理,畢竟家長都不希望孩子玩手機,那么就可以告訴孩子玩手機的好處,
這樣的話孩子也可以更加的集中注意力去學習。
最后對于孩子來說,沉迷手機是最常見的現象,所以家長在發現孩子沉迷手機的時候,一定要及時糾正孩子,避免孩子出現厭學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