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喝奶孩子不聽話咋辦?
喂奶確實很辛苦,但也不是讓孩子特別餓,更不想讓孩子生病,但是生病以后也得吃。
這位媽媽為了能讓孩子多吃點飯,讓孩子少喝點水,孩子就開始自殘,拿了4個月的時間,還是不能喝太多水,她很痛苦,后來想了一個辦法,把孩子喝到了澡盆里,然后自己用毛巾給孩子擦干眼淚。孩子睡著了,回來后,她告訴孩子:媽媽知道你很難過,也很痛苦,但是你現在喝完了,你就喝奶吧,因為媽媽愛你,媽媽永遠都愛你。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這位媽媽沒有因為自己的焦慮就焦慮,而是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去感染孩子,讓孩子感受到溫暖的愛。
三、陪孩子一起成長,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讓孩子知道,不管遇到什么事,爸爸媽媽永遠是他堅強的后盾。
我們要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時刻保持著與孩子在一起的狀態。
比如在睡前陪孩子讀讀書,聊聊天,讓孩子感受到來自父母的愛意,從而他們會覺得生活充滿陽光,積極的情緒就會在潛移默化中形成。
《論語·學而不思》曰:“吾日三省吾身。”“吾日三省吾身”,“勤則孝,恥于禮,忠言逆耳”是一種美德,是一個人做事的態度,更是一個人能否取得成功的一個關鍵因素。
讓孩子知道,知識可以改變命運,可以自己改變人生,可以交給別人去改變自己,就可以自己去成就自己。
古人講的這句話,我們都知道,孔子說的“因材施教”就是這個道理,也是教育孩子的一個重要的途徑。
以上這些話,我們都知道,但是真正做到的時候,真正做到的又有多么不容易。
關于如何教育孩子,有這樣一句話,也值得每一位家長反思:
很多時候,我們都是在教育孩子,但是我們真的更應該反思一下自己,是不是在孩子面前經常玩手機,是不是有時候在陪孩子學習,是不是自己在看手機,是不是在看電視,是不是總是三心二意,沒有好好工作,沒時間陪伴孩子,沒有好好陪孩子等等。
其實這些都是不正確的做法,你在孩子面前是榜樣,你在孩子面前是形象,你的一舉一動,其實都是孩子學習的榜樣。
我們不僅僅是要給孩子樹立一個好的榜樣,我們更應該做到自己有良好的行為習慣,給孩子樹立一個好的榜樣,才有資格去要求孩子。否則我們自身都做不到,還奢望孩子做到,這就得不償失了。
04
不要跟孩子講道理
孩子發脾氣本身沒有錯,作為家長要明白自己發脾氣的原因,如果自己真的是實在是控制不住,那就一定要以身作則,有錯就改,及時改正。
當孩子發脾氣的時候,我們應該如何應對,才能讓孩子把自己的壞情緒扼殺在搖籃里。
一、家長要做好榜樣
沒有一個孩子會喜歡有情緒的發脾氣的時候,發脾氣可能本身沒有錯,但是家長的行為,會深深地影響著孩子。所以在這個時候,如果我們家長能夠做到合理的發脾氣,就可以減少孩子發脾氣的次數,也可以讓孩子對發脾氣的行為更加的理解。
二、孩子發脾氣不尊重父母,家長要反思自己
其實在很多時候,孩子發脾氣的時候,他們其實是想得到父母的關注和關心,并且由于孩子的年齡,他們的認知能力,所以他們的很多行為其實是不太合理的。
所以當孩子發脾氣的時候,作為家長應該及時糾正孩子的行為,讓他們學會尊重自己,同時也要讓他們知道,在成長的過程中,如果有人在,那么就會變得越來越有安全感,那么對于孩子的性格也是有很大的影響。
三、家長應該如何正確的處理孩子發脾氣的問題
1.不要對孩子大吼大叫
每個人都會有情緒,人都是有脾氣的,我們對孩子大吼大叫,其實都是因為我們對孩子大吼大叫,在不知不覺當中讓孩子慢慢的變得越來越不聽話,這樣的情況,孩子很容易就會有喜歡發脾氣的苗頭。
因此,作為家長我們應該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不要隨便對孩子大吼大叫,而是要學會冷靜的對待。
2.培養孩子的興趣
很多孩子在年紀還小的時候,對于外界的世界有著天然的好奇心,所以很喜歡去探索和研究一些事物,比如每次去超市,都會發現媽媽不在身邊,在超市里面會到處跑著玩,這個時候家長應該及時的給予孩子鼓勵,讓孩子去和這個世界發光。
讓孩子去發現,哪怕自己再小,也會有自己的閃光點,家長也應該讓孩子知道,就算是自己犯了錯誤,也不會受到責備,因為孩子已經知道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
3.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
現在的家長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要么是工作忙,要么是有老人帶孩子,所以才會對孩子的陪伴比較少,但是孩子的童年是豐富多彩的,在充滿愛的家庭里面,孩子是一個非??鞓返?因為他們感受到了愛,這種美好的親子關系建立起來是非常重要的,當孩子感受到了家庭的溫暖,那么孩子對于父母自然也會有更多的愛和關懷,在學校當中也會受到老師的教育,不管在學校中還是在家庭里都是一樣的,所以,孩子也是非常重視這個家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