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林孩子不聽話怎么辦?
長時間待在家里,難免會不自覺地感到悶悶不樂,或是與父母、老師產生矛盾,甚至有孩子因被老師批評而出現對學校百般不滿情緒。
如何判斷孩子是否進入叛逆期?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很多父母表示,孩子進入青春期后,感覺孩子長大了,與父母的溝通出現了問題,甚至反感父母的說教,要么不說話,要么開口就頂嘴。
其實,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進入青春期,他們的自我意識越來越強,覺得自己已經長大成人,不想再受父母的管教,有時甚至會和父母唱反調。
父母要意識到,孩子長大了,需要得到他們的認可,不能再用以前的方式去教育他們了,應該給予他們更多的尊重,因此在與孩子溝通的時候,選擇戴上“不聽話”的面具。
控制孩子,以權威者的身份去管教孩子,容易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不愿意接受父母的管教。
倘若孩子已經出現問題,父母再去指責,就會讓孩子越來越不聽話。
“以暴制暴”反而更加激發了孩子的叛逆心理,為今后的叛逆埋下隱患。
所以,父母要學會控制自己的脾氣,不要被孩子的情緒牽著鼻子走,要學會正確處理事情。
孩子2歲左右的叛逆期,有時也是家長的頭痛期。
孩子在兩歲左右自我意識開始變得強烈,所以就會從之前的“小乖乖”變成一個令人感到無奈的“小惡魔”。凡事總喜歡以“不”字打頭,他最喜歡的事情就是在你說的指令前面加個“不”字來回應。
比如:“睡覺!”“不覺!”“吃飯!”“不飯!”“叫阿姨!”“不阿姨!”等等。
有的媽媽說她的孩子在一歲多的時候就開始這樣叛逆了,那可能是因為媽媽在跟孩子交流時,總喜歡命令式的不要怎樣,不許怎樣,孩子就過早地學會了說“不”。
孩子就是家長的一面鏡子,你是怎么樣的,在他那里就會得到反射。所以改變孩子的關鍵,還是先改變自己!而且光有一個良好的親子關系,孩子才能真正感受到來自父母對他的尊重、理解、接納。
而且我們也要避免一些比較行為,比如:經常嘮叨、喜歡拿孩子跟別人家的孩子做比較、經常抱怨等。
我們將自己做不到的事情說出來,孩子才會愿意去做。
04
孩子沉迷游戲,父母可以用游戲里的方法來引導
孩子沉迷游戲,我們可以用游戲里的方法來引導:
1.父母向孩子學習。
2.讓孩子對游戲有個清晰的認識。
3.講出來。
第一個方法,和孩子一起玩游戲,是最好的辦法。
比如我們可以把游戲里的角色,設置成情景游戲。
比如孩子喜歡汽車,我們就可以跟孩子一起玩汽車游戲。
孩子喜歡恐龍,我們可以跟孩子玩恐龍的游戲。
我們可以跟孩子玩“恐龍大戰”的游戲。
我們還可以和孩子一起畫畫、玩數學游戲,讓孩子在游戲里感受到學習的樂趣。
5
建立規則,共同約定游戲。
讓孩子與學習建立規則,也是父母的責任。
孩子都喜歡玩游戲,但是如果把游戲變成任務,讓孩子在學習之外還能享受娛樂的樂趣,那孩子就不愿意寫作業了。
因此,孩子寫作業這件事,父母一定要和孩子制定規則。
首先,允許孩子放學之后先玩手機游戲。
其次,設定好時間,和孩子共同制定規則。
孩子放學回到家,我們要告訴他:
作業的目的是寫作業,而不是玩手機,寫作業只是學習的前一種形式。
一旦約定好了,我們就要嚴格按照規則去執行,如果孩子做到了,那就要給予孩子一定的獎勵。
3.讓孩子發現自己的興趣。
父母要根據孩子的興趣愛好,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
我們應該給孩子適當的自由,讓孩子能有自己的空間去發揮。
比如說孩子喜歡聽音樂,那么父母就可以跟孩子商量著來,每周只能周末可以安排一些這樣的時間。
然后,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給孩子一定的自由。
在孩子放學回家后,父母可以帶孩子出去玩兒,去公園,去爬山,還是去打籃球?
如果孩子只是想放松一下,那父母可以跟孩子說,希望你能夠在學習的時候集中注意力,這樣學習的時候就不會被打斷,也會有時間去玩。
因為這個過程中,孩子是非常容易被滿足的,孩子內心的壓力也會減輕很多。
所以,如果孩子只是想要一個學習的機會,那么父母可以允許孩子先玩游戲,如果孩子是想要一部手機,父母可以給孩子下載一些益智的學習軟件,比如說小猿搜題之類的,還有線上的視頻,孩子想要用這樣的方式學習,父母就可以適當地給孩子購買一些益智類的書籍,讓孩子先放下手機。
2、 用懲罰的方式對孩子進行教育
既然現在孩子的自控力都差不多了,而且生活中的誘惑很多,孩子就會選擇一些沒有必要的方式來滿足自己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