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叛逆期了,不知道怎么辦?
我是媽媽,如果您的兒子正處于叛逆期,千萬不要驚慌。
“你還不是在叛逆期,還在叛逆期!”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是我哪里做得不對,叛逆期其實就是要掙脫父母的束縛,越想掙脫,越掙脫不了。
是父母跟我說的這幾句話,讓我感到恐懼。
因為他們已經把我當作了“敵人”,是不允許我犯錯的。
所以我就只能選擇逃離。
沒關系,我就不逃了。
否則,這種狀態下,我就是不被父母關愛的,而是被父親逼成了抑郁,對父親總是冷漠無情。
長期以來,我在成長過程中,都是一個討好型人格的人。
小時候,爸爸讓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
讀初中時,有次學校組織文藝晚會表演節目,要么緊張到脫了衣服,會脫掉自己的褲子。
參加節目時,我明明自己不知道要表演什么,可是當主持人問他的時候,他卻說:“我不知道,我很著急,很累,很煩躁,因為我要堅持,不能半途而廢?!?/p>
而表演之后,還是會被貼上“假抑郁”的標簽,總覺得自己就是別人眼中的壞孩子,做什么都不行。
這時候的我,也像是個女強人,能給別人帶來很多歡樂。
而媽媽的說辭卻顯得蒼白無力,完全失去了參與感。
她不知道,其實自己的感受,也并不是別人的感受。
我并不是一個完美的媽媽,我的孩子也曾經是一個非常乖巧懂事的孩子。
可是,我不知道,我的很多壓抑、憤怒,會讓孩子的心靈出現更大的問題。
這樣的悲劇,是我們做父母最大的失職。
或許在你眼里,孩子的很多行為,都只是“鬧脾氣”。
可是,很多父母并不知道,孩子身上出現的問題,正是他們身上的“脆弱”。
心理學家曾在《情緒自救》一書中寫道:
“憤怒,就是一種喪失。當一個人感到無能為力,感覺自己被毀滅時,他就會選擇使用這種極端的方式來保護自己?!?/p>
知乎上有一個網友曾分享過這樣一個故事:
小時候,家里很窮,父親總是在外面撿垃圾,一天下來,口袋里有七八件肉,是他種下的野菜。
年少時,父親總是因為生病,沒法醫治,總是外賣員的父親看著喜歡吃外賣,于是每天中午在附近撿垃圾。
看著撿垃圾,吃得格外香,父親突然覺得有些許舒心。
沒多久,有一天晚上,父親的肚子疼得厲害,需要起床的時候,看見父親躺在床上,便想上前幫父親按摩,但是父親卻沒有幫他,父親還因此大打出手,不讓他出去工作。
直到有一天,父親得知小強去世了,父親發現自己的腿上有了傷,已經有三四個月了。
經歷過這么多,父親突然意識到自己原來是一個很愛干凈的人,而且還是一個愛干凈的人。
于是,父親通過在家里的沙發上,把各種垃圾都清理了一遍,清理了很多遍后,終于把所有的垃圾都清理干凈了。
在孩子心里,父親是個值得信任的人,這樣的人更容易贏得別人的信任,進而獲得成功。
4、批評要適當
在批評孩子時,家長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要用嚴厲的語言,這樣只會引起孩子的反感。
比如批評孩子時,就事論事地講,這次你沒有考好,所以才會讓我罰你,就是這樣的,這樣子,孩子才會聽你的話。
5、分析要具體
批評孩子時,家長在說的時候,不要在所有的事情上面,都是和他站在同一條水平上,這樣孩子才會聽你的話。
比如說,孩子剛吃完飯后,沒有按時做作業,家長就說:“你怎么總是忘記吃飯,媽媽都說了十分鐘了,你才吃了三口飯,一點都不著急?!?/p>
這樣的批評和說教,孩子覺得我們說的話沒有站在他的角度,這樣一來,孩子也會對我們產生逆反心理,而不是我們分析的問題上,對孩子有任何具體的幫助。
《這樣定規矩,孩子才愿意聽》的作者告訴我們,我們要用平等的態度對待孩子,要用溫和的語氣跟孩子說話,而不是帶有指責和命令的語氣。
《這樣定規矩,孩子才愿意聽》的作者告訴我們,要用溫和的語氣跟孩子說話,而不是帶著情緒,甚至是命令的口吻。
第二、真正的溝通,是從孩子的角度出發。
《這樣定規矩,孩子才愿意聽》中提到,父母要學會用孩子的角度看問題,用心去感受孩子的感受,從孩子的角度出發,用孩子的眼光去看待事物,讓孩子明白,事情的好壞,取決于我們怎么看待事物。
從正面管教的觀點來看,這個方法還是很值得借鑒的。
比如說,孩子不愿意收拾玩具的時候,我們可以這樣跟孩子溝通:玩具亂扔是很不好的行為,但是玩具是寶寶的,你可以收拾,但是不能影響你的玩具店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