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叛逆期如何溝通?
最近接待的幾位來訪者都提到了這個話題,他們的表現都是“孩子很叛逆,總跟我們對著干,看了也不去做,老師讓干什么都不干,沒按我們的要求來,現在孩子叛逆了,我們該怎么辦?”
今天我們來分析一下孩子叛逆期的情況,主要有以下幾種,今天我們就從孩子叛逆期的特點,跟家長朋友們談一談。
第一個特點:這個時期的孩子,自我意識迅速發展,獨立意識和自我欲求日益增強,迫切希望擺脫成人的監護。他們反對成人把自己當“小孩”,而以成人自居。為了表現自己的 “非凡”,就對任何事物都傾向于批判的態度。
第二個特征:孩子的情感豐富,但缺乏耐心。這一時期的孩子都是以自我為中心,易怒,易沖動,不考慮別人的感受。在和孩子的相處中,如果我們過度限制、指責、批評,孩子就會抵觸和頂嘴,有時會發脾氣,有時干脆不搭理父母。這些孩子還特別容易沖動,做出一些不理智的行為。
第三個特征:孩子自我意識越來越強,但有時候卻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這一時期的孩子都想擺脫父母,希望父母把自己當成一個“小大人”,并且有強烈的自我意識,經常會和父母“頂嘴”,爭搶手機,摔門等等。
面對這一階段的孩子,父母不能一味地縱容,而是要有目的性地引導。孩子為什么會進入“叛逆期”,叛逆期是每個孩子成長過程中都會經歷的一個階段,只有了解了這個階段孩子的特點,父母才可以更好地理解孩子,幫助孩子平穩地度過這一階段。
第一個階段:孩子總是對父母“口是心非”
孩子的獨立意識剛開始萌生,他們認為自己可以做出自己的選擇,并且對父母的依賴越來越強。但是因為這個階段的孩子的知識、意識水平有限,并且他們的思維也并不足以支撐自己的做出正確的選擇。
有一些父母認為孩子大了就會好了,孩子一叛逆就對孩子抓狂,他們不允許孩子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更不會允許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自己的事情,孩子和父母就會出現很多沖突。
第二個階段:青春期
從青春期開始,孩子開始真正長大成人,開始和父母分離。同時,他們的身體也發生了變化,他們的靈魂和內心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對自己的“自我”也有了更深刻的認知。
并且在他們的大腦里,一直在不停地想“我是誰,我想要什么”,而這些想法的背后,是他們內在自我同一性發展的需要,也就是我們與父母的沖突開始。
對于孩子來說,他們在認知層面上其實是“我”與外界的關系,他們通過對“我”的不理解,他們就開始了自我探索、自我嘗試、自我驗證的過程。
就比如我,雖然一直對自己不認同,卻對這個世界充滿了好奇,也因此我也被允許我對這個世界充滿了探索的欲望。
而這種好奇心與探索的欲望會驅使我積極地對外探索,讓我充滿了好奇心與希望。
比如說,有一個女孩在外地上撿垃圾的時候,被旁邊一個老人看到,問了她的話,她說是別人看見的,這就是她自己的好奇心。
當我說她撿垃圾的時候,她對那位老人說了一句話:“撿垃圾的工作是辛苦的,要是不想辛苦就不撿垃圾了?!?/p>
這讓我覺得她撿垃圾的行為是發自內心的,她知道自己是被尊重的。
于是我跟她說:
“其實撿垃圾是一件很辛苦的工作,但是你為什么不想把這件事情做好呢?”
她說:“不想讓那些辛苦的工作給我帶來傷害,讓我感覺到很辛苦?!?/p>
那一刻,她體會到了生活的不易,對于她而言,也是一種領悟。
所以,她選擇撿垃圾的這件事,一方面,是發自內心的不想讓自己辛苦,另一方面,也是她想自己來體驗一下生活。
不過,這份工作的原因,是因為她的態度決定的。
她雖然剛去上學,沒有參加考試,但是通過撿垃圾的方式,她很清楚自己撿垃圾是為了什么。
她清楚了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并且對自己的現狀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并且,她也認同了學習的意義,發自內心地努力學習,讓自己成為一個有教養的人。
從那以后,她沒有再和別人比較,也沒有任何讓父母生氣的行為。
如今,她已經畢業30多歲了,依然如此堅持自己的選擇,并且很坦然,不僅如此,還表示:“如果我們未來一定比現在更好,我們一定比現在更好?!?/p>
現在,李玫瑾的女兒已經在哈佛畢業,成了一名漂亮的法律顧問。
她說:“如果我以后有孩子的話,我一定不會讓女兒輟學,我一定要對她負責任性?!?/p>
最后,王莉表示,這位媽媽還在為以后養老問題焦慮,因為“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教育觀念被誤導了。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